上午八点,吃过早饭的周爱富和杨全坐着吴浩安排的拉大2107一路飞奔往汽车站开去。
1984年至86年之间,中国经历了一次轿车进口的高峰,这个时期进口了不少拉达2107,和同时期的GAZ 24“伏尔加”相比,它的做工更精致些。
吴浩为了安排接待,在85年时候用单位的名义买了一辆拉达2107,价格不贵只要3万2。现在的车那不是一般的车,85年购车的时候还是3万块,等个几年后这购车费用得翻一番。
1985年,一个中国款爷要想买一辆轿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今天的4S展厅还不知在何处,都是交了购车款提车时才能看到自己的爱车。
而且,光有钱还不行,还要向政府有关部门证明自己确实需要一辆轿车作为交通工具而不是倒买倒卖,政府批准后款爷拿着批准函方可去机电公司去买车。
如果买的是一辆RB进口车,那就要坐火车或长途车跑趟港口提车了,这绝对是趟辛苦活。
汽车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表现怪异。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是国家外汇紧张,1987年中国的工业制造水平还很低下,外汇储备只有20亿美元,中国能出口换汇的商品除了石油就是军火,卖给中东的同志们。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人民币的大幅度贬值。
拉达2107原型是六十年代里问世的意大利菲亚特124轿车,在上世纪60年代,菲亚特是世界紧凑级轿车技术和设计的标杆之一,菲亚特124推出后就获得很多好评,获得了当年“欧洲年度汽车”的大奖。
菲亚特不仅外形漂亮,而且车舱空间也比同级别其它车型更大,同时它的技术也非常先进,比如它采用的四轮盘式刹车系统和螺旋弹簧悬挂,这在当时都是先进的思潮。也都预示了以后家庭轿车技术和设计发展的方向。
由于综合性能出色,菲亚特124是是当时欧洲最成功的家庭轿车之一,有多个国家引进了它的生产许可证,其中就包括前苏联。
前苏联于1971年引进了菲亚特124生产许可证开始生产它的苏联版轿车,最初的型号是拉达2101。
在菲亚特124基础上,前苏联的工程师对这款车进行了一些适当的改进,车辆的悬挂得到增强,以适应前苏联恶劣的道路情况(就是当SUV用),后轮的盘式刹车系统换成了较为传统的铝合金鼓式刹车系统。
为了防止在俄罗斯寒冷的冬天电池失效,初期生产的车型还装备了发动机起动摇把。想象老毛子们在冬日大学里,用着摇把把轿车摇起来的场景就特别带劲。
和欧洲不同,前苏联经济体制僵化,民用产品更新换代很慢,技术发展也落后。
1974年,菲亚特124在意大利停产了,但是前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一直在生产124的俄版,是俄罗斯销量最大的普及家庭车,拉达2107直到2012年才停产。
当意大利的菲亚特124几乎都烂没的时候,一辆辆全新2107还在源源不断从俄罗斯的生产线上驶下,以至于很多年轻一代不知道它的根在意大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