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天见过刘大应,听刘大应无意中说起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电视剧剧本时,李睿就开始留心了,这对于他来说又是一次好机会。

他仔细研究了刘大应这个人,发现刘大应作为独立制片人,他的产量并不高。八十年代就一部八十集的系列剧《聊斋》,到了九十年代自从五年前推出了刘阿姨主演的《武则天》之外就再无作品,一直到新世纪初才推出他的第三部作品《康熙王朝》,当然现在他还在为买不到《康熙王朝》的影视版权而烦恼。

而后他又接连推出两部大型电视连续剧,一部叫《魔都大世界》,一部叫《千古长城》,却没有延续他前三部作品的辉煌,无一例外都扑街了。从此,刘大应这个名字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影视剧的制作人名单上,这位国内首位电视剧独立制片人无疑被市场淘汰了。

刘大应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不难发现他每一部作品都是“大题材,大制作,大导演,大编剧,大演员,大投入”。在此基础上前三部作品还是“大回报”,而后两部自然就是“大扑街”。

仔细分析,李睿发现他的前三部作品成功和后两部失败其实都不是偶然的。八十年代的《聊斋》,那时候电视剧的产量极少,大部分还都是正剧。难得有一部充满神话、悬疑、喜剧色彩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肯定会广受欢迎,更何况这部戏的导演分别是谢进、王福林、陈佳林等国内一流导演,主演又是陈鸿、何晴、茹苹、何振军等那时正当红的明星。

之后的《武则天》,主演刘阿姨自然就不用说了,绝对是红的发紫。加上之前《唐明皇》的热播,又为其攒足了观众缘。

而后的《康熙王朝》同样如此,凭借陈到明的精湛表演,又借了《雍正王朝》热播的东风,收视率同样超过了前者。

如果是刘大应第一部《聊斋》的成功是开创性的成功的话,那后两部无疑都是跟风之作,而且更讨巧的是他没有开启续集模式,《武则天》和《康熙王朝》分别可以视作是《唐明皇》和《雍正王朝》的前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前传比续集更容易吸引观众。

至于后两部的扑街,也许是刘大应过于自信了,不屑于再拍跟风之作,想再开创一个新的题材,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进入新世纪之后不再是八十年代那种文艺作品极其匮乏的时代了。估计又不太了解进入新世纪后的观众的口味,这个时候的电视剧题材丰富多样,辫子戏、民国剧、刑侦片大行其道。想转型,选择的题材又不讨喜,不扑街才怪呢!

这两天李睿把自己脑海里的电视剧仔细梳理了一遍,发现之后的四五年,最受观众欢迎的,收视率最高的就是辫子戏。

而辫子戏的开端则是前几年从港台引进的那部《戏说乾隆》,之后就是由张国利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访》系列,当然即将在湘南台首播那部神剧《还珠格格》更是把辫子戏的戏说系列推向了最高潮。

紧接着就是央视推出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这两部正史辫子戏,广受观众的欢迎,口碑和收视率双丰收。

于是各种跟风的正史和戏说相结合的电视剧纷纷登场,比如《孝庄秘史》、《李卫当官》、《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等。

《李卫当官》是完完全全的《雍正王朝》跟风之作,一开始打出的旗号就是“由《雍正王朝》原班人马出演”。如果没有这属性的加持,哪怕徐光头演的再出色,恐怕也不会火成那个样子。

当然第一部火了之后,后两部就完全是靠徐光头一个人撑着。

《铁齿铜牙纪晓岚》则依旧延续戏说的风格,其实李睿仔细看看发现这部戏虽然连续拍了四部,一百多集将近两百集,时间跨度近十年,这部戏的编剧水平真是挺一般的,之所以受到观众的热捧,这跟张国利、张铁霖、王钢这三位号称“铁三角”的精湛演技是分不开的。

张国利早在《康熙微服私访》系列中攒足了观众的人气;王钢在《宰相刘罗锅》中那惟妙惟肖的和珅;张铁霖更是在《还珠格格》系列中大火,皇阿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