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1898年3月17日2015年8月8日,字明诚,生于河北,长于南洋,游于西洋。
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音乐家、政论家、书法家、演说家、教育家、外交家、慈善家、发明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爱国报人、红色资本家。著有长篇黑土、神女,中篇人市,诗歌赞美,史学专著大国崛起、枪炮、细菌与钢铁等作品。
基本信息
名:周赫煊
英文名:rs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
出生日期:1898年
逝世日期:2015年
职业:文学家、史学家
人称:远东巫师、
人物生平
早期生活
1898年3月17日,周赫煊出生于河北一个乡下士绅家庭。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周家毁于战火,周赫煊随父母到马来亚投奔远房伯父。
1906年,马来亚土著暴乱,周赫煊的父母和伯父死于非命。
1906年至1908年期间,年幼的周赫煊只能靠行乞和偷盗手段艰难生存。
1908年,周赫煊被一个美国传教士收留,并随之前往美国。传教士死后,周赫煊流浪于美国各州,经常假扮成亚洲留学生混入美国高校旁听学习。
1918年,20岁的周赫煊远赴欧洲游历,足迹踏遍欧洲十多个国家,并掌握多国语言。
1925年,周赫煊乘船前往日本,半年后回到中国。
民国风云
1926年,周赫煊定居天津。
4月,周赫煊以“金勇”为笔名,在新天津晚报连载射雕英雄传,开创现代武侠之先河。续作有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并称“射雕三部曲”。京津地区,人人争相传阅,一时间“洛阳纸贵”。因连载速度太慢,军阀褚玉璞遂软禁周赫煊,武力催更,又慕其才华,征辟周赫煊为外文秘书。
5月,周赫煊开始创作史学巨著大国崛起,连载于字林西报和京津泰晤士报,开创“现代史学”,被誉为“现代史学的开山鼻祖”,深深影响了国际史学研究的发展。
6月,周赫煊在张学良的资助下,邀请胡政之、张季鸾重办大公报,提出“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八字办报方针。
7月,周赫煊联合张学良、冯庸,创办“中华希望教育基金会”,数十年间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四川、香港等地兴建“希望小学”600余所,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同月底,周赫煊在火车上做我有一个梦想之演讲,轰动全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
9月,周赫煊遭受反动军阀褚玉凤刺杀,中弹受伤,幸免于难。
10月,周赫煊的文学代表作神女在月报连载,轰动世界文坛。神女与狗官、狗官后传并称为“魔幻三部曲”,开创“魔幻现实主义”潮流,被誉为“五四新文学问题巅峰”、“新文学运动的收官之作”、“世界魔幻现实主义浪潮的发端”,对未来数十年的东西方传统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11月,张作霖派兵包围北京大学,教授纷纷辞职南下,北大师资奇缺,难以为继。周赫煊临危受命,担任北大校长职务,拿出个人积蓄发放教职工薪水,并联合北大和清华两校教授组建“中国大学教材编撰小组”,编写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实情的理工科教材。
1927年2月,周赫煊响应轰轰烈烈的女运动,改良女性内衣。经过数十年发展,“魅蔻”内衣成为国际知名品牌,与“维密”系列分占东西方市场。
是年5月,山东大灾。周赫煊在天津创办慈善组织“济民会”,并亲赴灾区进行赈灾活动。周赫煊先生是我国现当代著名慈善家,他数十年如一日,赈济灾民、救助贫困、捐献国家,所捐资产已难以计数,人称“周菩萨”、“周神仙”、“善人周”,40年代的四川曾出现“周赫煊生祠”。
1928年3月,历史人类学巨著枪炮、细菌与钢铁问世,后被世界上百所大学选为教科书,周赫煊被誉为“历史人类学奠基者”。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认为周赫煊是“年鉴学派”的引路人,他在年鉴杂志中直言:“大国崛起和和枪炮、细菌与钢铁,无疑引领着世界史学研究潮流,如同茫茫大海当中的灯塔,引导着世界史学界的前进方向。周赫煊先生,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他的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开创性。”
4月,创办中华广播电台,周赫煊亲自主播晚七点闲话,褒贬时政,品评名流,时人谓之“电声杂文”,开创我国电视广播访谈类节目之先河。
5月,周赫煊搬进天津三乐堂。
6月,出版菊与刀,同月,戴季陶出版日本论,两人并称为“南戴北周”。
9月,周赫煊受罗家伦邀请,在清华开讲人类文明史。此书后来与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联合出版,即历史研究,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史观,在东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地位。
1929年4月,周赫煊受邀出任天津国术馆副馆长。6月,周赫煊和鲁迅在天津偶遇,二人同往北平,相谈甚欢。
10月,周赫煊加入“五洲洪门”和“致公党”,担任“洪门新福”。同月,神女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家,周赫煊成为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亚洲人。
11月,周赫煊出资修建“一战援法华工陵园”,掀起法国社会对华工的关注,法国媒体称呼援法华工为“天之子”。
1930年1月,周赫煊与爱因斯坦会面,提出量子物理领域的著名实验周赫煊的猫。
2月,泰坦尼克号在美国出版,风靡全美,两度改编成电影,都获得该年度的全球票房冠军。
3月,周赫煊创办留学基金会,20年间,共资助600余位学子赴欧美留学,其中包括“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
4月,因两位终审评委反对枪炮、细菌与钢铁获奖,普利策历史奖第一次出现空缺。
1930年3月,世界通史出版,重新定义了世界历史。该书被国内外上百所大学定为教科书,“全球史观”由此广泛传播,并对后世的国际政治关系影响深远。
1931年9月,周赫煊联合北大师生,研发出土制手榴弹方法,该套制造设备被命名为“七人背”。从1931年到1945年,整个抗战期间,“七人背”活跃于广大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造成日寇极大伤亡。10月,周赫煊开始大量发表国际国内时政评论,这些文章都被收入三乐堂文集,是研究二战前后历史的重要文献。
1932年5月,周赫煊受邀参加国际非战会议,发起成立“国际反法斯同盟”,随后在中国创立非攻杂志。至二战结束,该同盟已发展出正式会员20多万人。8月,周赫煊创立“认知语言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语言学中的“伦敦学派”、“巴黎学派”和“纽约学派”。同月,参与发现磺胺的医学价值,并在1939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9月,银河英雄传说在英国科学学派杂志连载,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幻文学创作。
1933年7月,黑土于非攻杂志连载,该书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东北史诗,展现了近现代东北半个多世纪的社会变迁,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1934年,中国爆发“白银危机”,周赫煊辗转英国和英国游说,极大帮助了国民政府进行货币改革。期间,在美国创立私人飞行俱乐部,为抗战培养了大量航空人员。
1935年4月,投资修建我国第一座跨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5月,与张恨水、成舍我联合创办立报。
10月,周赫煊在伦敦遇刺,行凶者为日本留学生。一年后,周赫煊再度遇刺,日本政府欲除之而后快。
1936年,周赫煊与王正廷率中国健儿征战柏林奥运会,取得6金3银2铜的好成绩,运动员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同年7月,周赫煊迁居重庆,耗巨资赈济川中灾民。同年,周赫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抗战岁月
在国家危难之际,周赫煊挺身而出,先后出使美国、英国,帮助国民政府谈成“桐油借款”,让被封闭的滇缅公路提前开通。并一次性捐赠飞机近百驾,获授“醒狮勋刀”,并担任中国航空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6年至1937年,周赫煊大力兴建厂矿,为大后方提供诸多物资商品。其中,建于合川县的药厂,每年为军民供给大量药品,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巨大力量。
1938年,周赫煊搜集整理大量资料,与拉贝共同编撰南京大屠杀。二战结束后,这些资料都呈交给东京国际法庭,作为审判日本战犯的重要证据。
1939年,西南联大面临多方困境,周赫煊捐赠了大量物资,并发明科学养鸡法。此方法很快推广到全国,乃至世界,一直沿用至21世纪的中小型养鸡场。
1941年,周赫煊亲赴敦煌,阻止张大千破坏壁画,为我国保存了大量壁画珍宝。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