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醉竹林。
若衡从五岁起就被父亲送来了这里,不醉竹林。不醉竹林位于停雨山顶,停雨山的山腰,正是武林第一门派——靖云门所在。
若衡和师父师娘一起生活了十八年,师父青山山人虽自诩隐士,但十几年前经不住靖云门掌门侯霄“每月给不醉竹林送五十坛’梨树下’”的诱惑,答应他每个月下山为靖云门的弟子讲学,还浪得个“靖云门长老”的称号。
师娘丁柔是个绝世美人,一颦一笑都勾人心魄,当年可是江湖上出了名的女侠,若衡一直想不通她怎么会跟了师父这样一个放荡不羁荒诞不经的“山人”。
据说师父年轻的时候举止轻浮,形骸放荡,容貌可怖,路数不正,两人门不当户不对,无一人看好他们这一对。
可师娘偏偏死心塌地地跟着师父,还把他惯成了现在的样子。这也是师父后来在武林中声名鹊起的一大原因。
若衡一直想知道师父和师娘之间唯美爱情故事的起因与经过,也绕着弯儿问过他俩多次,可是师父和师娘就是对此闭口不谈。
师父被问急了,就吼他“臭小子,等你自己有唯美爱情故事的时候再来问我!”有时还丢给他几块石头。
显然这不只是普普通通的石头,而是用上了锁魂诀手法的,不但力道大,而且飞行路线奇诡,常常令若衡避无可避。
当然那是他不济的时候,现在他已经可以完美地避开或接住师父丢给他的一些“暗器”了,比如酒杯,酒碗,酒坛子,酒缸倒还不曾有过。
师父好酒,没有什么问题是酒不能解决的。他偏爱一种叫做“梨树下”的酒,市面上很难买,价格也很好看。师父自从在侯霄掌门那里喝过它之后便对它情有独钟,非此酒不喝。
侯霄掌门每月送上来的,他都埋在了院子里那棵大梨树下,也算是应了它的名字。这酒酿造的方法原本是被垄断的,可师父喝的多了,竟然自己捣鼓出了一套法子,味道虽有丝毫差异,但绝不输正牌。
师娘把师父看得比较牢,不是重要的日子不让他多喝,因他一旦喝醉了就很难对付。若衡见过无数次师父喝醉的样子,他可是为此吃了不少苦头,师父一旦喝醉就喜欢说大话,又不甘心自言自语,于是常拎着他强迫他当听众。
然而师父每每逃脱师娘的视线去刨土偷酒喝的时候,若衡依旧心甘情愿地为他打下手,常常是放风,这也是为何有几次师父还来不及销毁现场遗留的证据就被师娘抓着了的原因。
若衡有时也奇怪师父到底知不知道他去师娘那里打小报告的事,明明他这么诡魅而深不可测的人,应该头脑很机智才对,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后来若衡实在是看不透,便断定师父可能对师娘提着擀面杖来抓他现行这件事十分享受并且乐此不疲。
平日里,师父教他武功,就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靖云四决”——锁刃诀、锁风诀、锁魂诀、锁情诀。
靖云门大多数的弟子都只能练到锁风诀,只有掌门和几名长老练到了锁魂诀,师父也迟迟未能突破第四诀锁情诀,但他似乎已经开始享受他的老年生活,没有要继续修炼的意思,就连平日里教他武功,也只是在一旁口头指点,偶尔才会真正提起剑来手把手地教他。
所以若衡在武学上能有今天的成就,单纯是靠他过人的天资和非凡的悟性,基本上可以说和拜的师父没有半毛钱关系。
据说从靖云四诀被创以来,可以练到锁情诀的人屈指可数,而这些人却巧合般地都没有一个好下场。所以江湖上对锁情诀也有这样一种说法:修习锁情诀,就会令人性情大变,否则怎么在里头嵌了一个“情”字。
纵是如此,靖云门也靠着这靖云四决成为了江湖上第一门派,修习到第三诀锁魂诀者也能在江湖上有一方立足之地。
这是一个平常的午后,阳光从竹叶间漏下点点细碎的影子,斑斑驳驳倒也好看。清风徐徐,将竹叶吹得窸窣作响。
若衡平静地坐在玄武石上,将真气运满九九八十一个周天。当他在风池穴处将真气悉数收回,一股清流瞬间浸润了全身,原来运行不畅的阻隔也都消失了,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
这就是靖云四决中的第三决,锁魂诀。靖云四诀讲究的不单单是剑术、剑法,最重要的是内功,没有一个雄厚的内功作为基础,哪怕是将整套剑法使得行云流水虎虎生风,也达不到它应有的威力。
而许多人之所以止步于第二诀,常常是因为没有循序渐进,内功跟不上剑法,或是剑法跟不上内功。
他缓缓睁开眼,这一次突破第三决第一重,显然比突破第二决第四重时要困难了很多,不但用去了整整三天,而且他浑身仿佛被榨干了一般,里衣完全被汗打湿。被风吹着,着实有些冰凉。
他稍稍调整了一下吐息,从玄武石上一跃而下。他的心情十分舒畅,果然锁魂诀的威力要远远高于锁风诀,即使是饥肠辘辘身体疲乏,他也觉得每一寸肌肉都充满了力量,稍一运功就能调动周身内力。
同时,他的感知也更加敏锐了,远远的就闻见晚饭的香气,而且,好像有肉!看来师娘又摆上了她的拿手好菜—红烧肉!
“阿衡,快过来。”是师娘在呼唤。
若衡答应了一声,快步向吃饭的石桌走去。没有什么比一顿美味的大餐更有吸引力啦!
走过一个转角,一红一白两道身影落入他的眼眶,二人显然是精心打扮过一番,身上还带有隐隐的熏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