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凭先生翻阅!”

“如此,多谢东家款待。”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余成余扶风就这么成了陈府的西席先生。乍一看没啥问题,但仔细一想,一个不问来历邀人,一个不问去处上车,一个不知深浅聘请,一个二话不说有书就应。

只能说人的机缘如此,莫非天定。

余成若是不来陈家,就见不到杨平安,见不到杨平安,两人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种种际遇。

至于陈小胖为什么特意提及这事,还是因为杨平安与这位余先生的关系很是亲厚。

余扶风喜欢杨平安的聪明和好学,对,就是好学。因为余扶风酷爱历史,又爱讲,而杨平安对于历史故事也是颇感兴趣,一来二去就这么对眼了。

余扶风有意收杨平安做弟子,但想及自己会常常游历采风,无法时时教授,也就息了这个念头。

杨平安一听陈小胖的话,就打算去寻先生,想一想感觉不太合适,又到门口去等。

过了好一会儿,从后边院子里送出来一个中年文士,往门口来。看起来眼宽耳阔,面色和善,头戴方巾,身上长衫,别无余物,好一个素净的敦厚君子。

这人正是余成余扶风。

杨平安远远地打招呼施礼,又请了先生去蘅芜院。

谈及近状,杨平安提到了对于童子队的改建,还有“核心精神”的事。

余先生对于所谓的“童子队”乐见其成,他的视角往往和常人不同,研究历史的人,总能比旁人看到更多的东西。

“两年前,道宫成立四十五周年,文化教育宣传部刊印了一本《新时代的开创——纪念道宫建立四十五周年特别版》,里面有提到一些关于精神之类的事,你可以寻来读读。”

此时就看出来杨平安的不同了,正常的孩子哪能去读这种一看名字就让人头疼的书籍,偏偏余先生对这个学生的特别之处视而不见,还加力培养。

带了一年启蒙后,余扶风离开陈家去往京都。

如今又想出门游历采风,寻找资料。余扶风有志于编纂一部分封时代的历史传记,所以经常到各地去游学。

京都陪都也只是其中一站而已。

好在他也有一些修行,区区道门养气功夫筑基境,连满仓都不到,不过他也无意修行,平生只爱读书,尤其是历史书。

余先生学问深厚,属于那种地方官员赶着趟送去道宫弟子名额的人。教书育人,功勋值也不低,所以他根本不缺修行功法。

只能说人心选择,不可强逼。

几人都以为,此去不久,余先生就会回来,所以并无太多感怀。

余成自己也是如此,何况他也习惯了。

又有谁知道,此次一走就是近乎十年。等到余成归来京都时,已经成了道宫之下,第一个且是惟一一个修行入满仓后,先开上界“天宫”之人。

更在后来为杨平安解决了修行上的一个大麻烦。

聊了约半个时辰,余成便起身离开,临近出发,事情还是比较多的。

杨平安三人自是亲自到大门前施礼送别先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