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人民的国,家是人民的家,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人民的义务就是开垦土地、建设家园。妥善利用土地养活人民,是国家存在的意义。一个国家无法保护子民,这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一个完整的国家,首先要能做到承担责任。如果连责任都无法承担,这个国家又如何保护人民呢?假如,这个国家没有人民,请问,这还是一个国家吗?灾难本身就是多面性的,它的出现是对一个国家最好的考验。不仅是给国家敲响警钟,也让人民从昏睡中慢慢苏醒。它的出现会让人民清楚的意识到,国家是否已经泯灭在历史长河里。
多面性是一个经济落后国家的软肋,灾难发生时国家永远不能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物资才能扼制灾难的持续性,这时国家就会混乱、混乱的源头就是物资。灾难只是带给人民疾苦,国家依然处在安稳中。国家离开物资,就会导致内部失去协调。从而间接造成一定规模的动荡,这个时候物资就呈现出它应有的价值。物资背后的阴谋和物资自身的价值,决定着处在困境中人民的生命。但是,物资终究属于消耗品,消耗品本身就应该被使用,而不是没有目的的储存。物资大幅度的增多,也是消耗国家经济的一个隐形项目。只是把物资堆积在一起,不加以管理和运用、直到灾难降临也无动于衷,试问,物资有没有发臭、腐烂、变味。
人吃不饱就没有精神,没有精神就没有力气,没有力气就无法干活。种田就是体力活,从早忙到晚、犁田、抽水、插秧、施肥、割稻、打场、,这里的每一种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人本身就是杂食动物,在生死面前能够吞咽一切果腹的物体。人越是饿,就越是累。越是累,就越是困。久而久之,地也就荒废了。从耕种到收割,是一个漫长的等待。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死守田地无意是慢性自杀。因此,逃荒成为人民唯一的选择。
粮仓里的粮食,是用来防止灾难发生时无消耗品使用的。粮仓不是摆设,粮仓里的粮食不应该在灾难来临时成为国家的绊脚石。既要考虑出仓的分量,又担心下次灾难来临时无物资救援。我们应该把粮仓的意义定为:只用于一次性灾难。灾难迟早会离开,粮仓逐渐被填满。粮食年年都会丰收,不同地区对食物也有不一样的定义。时代在进步,粮食已经不是唯一能够填饱肚子的消耗品。因此,粮仓里的粮食应该时刻保持流动性。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就是土地的作用。不同地区的风俗、人情也不一样。土地不仅孕育万物,还是支撑整个世界的圆柱。可以说,土地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脚下。土地可以用来种植、放养、饲养、等等,还可以为我们遮风避雨。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他们的生命。农民离开土地就无法继续生活下去,由此可见外出逃荒的农民究竟要做出多大的抉择。土地是拥有神奇力量的宝贝,究竟遇到什么样的灾难才会使农民放弃开垦土地。离开生他养他的地方,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这里可能会发生种种事情,然而农民终究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对于农民而言,只有活着才能重新拿起锄头,过着日出日落的生活。
水是农民的命根子,田是人民的心肝子。田里没有水,农民怎么种田。每逢放水各村农民日夜更替看守,对于他们而言最担心的就是水的分量不够。尽管日夜看守,绝大部分时间依旧不够用。有时候一恍惚,就会有邻村的人来偷水。责骂和铁叉是在所难免,铁叉闪着白色光芒的尖头,曾经让无数农民付出鲜血的代价。水被偷了,不是打架就能解决的。对方可能只是遭受一些皮肉之苦,被偷走的水应该怎么填补。这曾经让无数农民抓破头皮,胀红的双眼使人焦躁不安。然而水的问题,只能让邻村拿今年的粮食来补偿。少水的村子,农民相互平摊一点,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放水结束了,紧接着又是看天过日子的时候了。白天盼、晚上盼,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一眨眼,稻子已经颗粒饱满,农民开心的笑了。
对于国家而言,国际之间的交流是带动经济发展最好的办法。出国留学、迁移户口、下海经商,这都是有利于国家的。只是,有一天我们发现一座城市里居然全是外国人,是否能够说明这个国家从根本上已经发生改变?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风俗,不同人种有不同的思想。人民的改变就意味着国家的改变,国家一旦出现变动是否可以说明,这个国家已经不是之前的国家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天,我们走在街道上,看见的全是黑种人我们的后代是否会以为我们其实一直生活在非洲大陆。随着时代的更替,老一辈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里。试问,有谁还记得那个曾经属于我们自己的国家。
对于农民而言,只要能够填饱肚子比什么都重要。只要我们活着,不论生活如何艰难都能低着头挺过去。可能这就是人民,就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国家才一直生生不息。对于农民而言,仿佛他们天生的使命就是前赴后继。他们一个紧接着一个,一个挨着一个不断的拼搏、奋斗。可能,他们的身份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不过,他们依旧无法改变那带着泥土芬芳的气息。对于他们而言,粗鲁应该是天生的。野蛮可能只是他们的代名词,请不要忘记他们活着的年代,发生过让后代人无法相信的奇迹。每当他们准备叙述,我们总是一脸的不屑。他们只是笑笑、摇摇头、挥挥手,走开了。不要忘记,高贵的人类你们曾经也是农民,你们天生就流淌着农民的鲜血,你们骨子里带着农民的粗鲁和野蛮。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