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就有佣人抱着一大卷报纸走了过来。赵宇示意他把东西放下,便让他离开了!

随手翻看了一下佣人放下的报纸,走到门口向走道两旁探头看了看,关上门将其反锁。

拉过一把凳子,坐在书桌前,开始认真的整理信息,不时低头沉思,时而兴奋,时而无奈。

1930年中原大战中,冯玉祥与阎锡山联手,主要是阎锡山出钱,冯军打仗。冯军能征惯战,进展很快,蒋军节节败退。冯军打到开封至徐州一线时,一方面因为后勤不继,一方面则因为连月阴雨,双方形成对峙。这时,蒋委员长请张学良率奉军入关,拊冯阎联军之背,同时,委员长收买阎锡山,使阎背盟,又收买冯军手下的韩复榘、石友三等重要将领,使其背冯。冯军瓦解,冯玉祥只好通电下野,隐居黄山“读书”。

中原大战结束时,委员长还只是军方领袖,而不是党的领袖。在之前的党内斗争中,委员长能胜利地挤走汪精卫,就是因为拉到了老资格的胡汉民和他合作。胡主党务,蒋主军事,这是当时南京方面的政治格局。中原大战胜利,委员长野心膨胀,想成为政治领袖,因此旧事重提,呼应舆论界召开国民大会以定国是的诉求。

蒋委员长此举,本意当然不是他真的想搞民主,而是因为他知道,如果在国民党内进行正常的党内斗争,他并无胜算。而胡汉民则认为,此时虽然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但军阀势力仍在,全国并未底定,国民革命仍在军政阶段,不宜直接跳进宪政阶段。蒋胡由此起了争执。

再来说东北的日军。当时驻在东北的日军实际上并不多,参加九一八事变的总共1.5万人。日军虽然人数不多,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参与策划和指挥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核心人物是本庄繁中将,他曾长期担任张作霖的顾问,并在第一和第二两次直奉战争中都参与了参谋工作,并且充当张作霖与日本之间的联络人。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在准备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就曾派本庄繁征求日本方面的意见,希望得到日本的支持。所以,日军将领对东北奉军的底细十分清楚,包括驻防分布、战斗力、装备等情况,都一清二楚。

在这种形势下,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立刻致电蒋委员长,想征得蒋同意后再回师东北驱逐日军,收复失地。但委员长认为,日军全面占领东北,打破了一战后列强在中国的均势,所以可以在国际联盟申诉,请英美干预。蒋这样想,当然不是毫无道理。日俄战争后,日本就已全面占领东北,但俄国立刻提出抗议,要求日军不得全面占领,并要求自己的盟国法国向英国施压,再由英国向自己的盟国日本施压,还要求英国从刚占领的拉萨退兵。英国当时最主要的敌人是德国,而要打败德国,势必要得到俄法支持。不得已,英国才从西藏退兵,并要求日本从东北退兵。

所以,九一八之后,委员长认为,此时不宜与日军全面开打,还是应当先消灭军阀,谋求国内统一,整军经武,再与日本较量。而这当然需要张学良配合,如果张学良退回关外,北方动荡,南方再发动,全国又将陷入混乱。委员长把他的想法电告张学良,并让张学良忍耐。所以,才出现了二十余万东北军在关内坐视关外二十余万东北军被一万多日军消灭而不回师救援的一幕,张学良也因此而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

这些有关于政治,权谋的东西,赵宇不懂也不想了解。但是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乡亲成了亡国奴。让赵宇看着很难释怀,面色凝重的将手里的报纸轻轻的放下,在房间里踱步。

在想起海洋里那座绝命碑的预测,更是心烦不已。当赵宇想要下定决心改变历史的时候,突然感觉四周的空气好像变得十分粘稠,使得他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

赵宇敏锐的发觉,这个世界上空好像有一个巨大无比的眼睛巡视着整个世界,无所不在。若他妄图改变历史,必将会遭到极为恐怖惩罚……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