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君也觉得自己怪怪的,一整天都在想清早的事。
他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是巧合吗,他叫什么都没问,他也没问我的名字,以后还会见到他吗……脑子里像是有一个大线团,缠得乱糟糟,怎么也理不清,后来索性不想。
用过晚饭,暑气散了,除了爹爹拘了云峥在书房用功,一家人聚在天井闲话。
小慕兰穿了姑姑新做的红綃衣,更衬的她像玉雪捏成的人儿,小人儿还爱笑,两个小酒窝和姐姐一样,特别招人疼。
她缠着要姐姐陪自己玩,慕君笑着搬出爷爷新做的木马,把她抱上去。她抓着木马耳朵处的手柄,摇的带劲,嘴里还学大人喊“驾驾驾”。
姑姑见到了,觉得这小木马很新奇,底部是整块的曲木,两头上翘,中间架一个木板榫接的马身。打磨光滑的马身做成凳子形状,一头立一块木板作马头,描的栩栩如生,马耳朵横贯一根短棒做手柄;另一头做了靠背。能坐还能摇,好看又好玩。
她以前见过的竹马,就是一根竹杆上端做个扶手,小孩跨立在上,假作骑马,比起这个可简陋多了。
姑姑问夏爷爷:“这是爹做的吗?手工真好,心思更是难得。”
“是君儿出的主意,她可真是玲珑心窍,我们还做了别的呢。”夏爷爷最喜欢别人夸他手工好,献宝似的又搬出一个小藤车。
藤编小车有个木架子,用藤条绕在架子上编就,又轻便又透气。
其实就像一张小椅子,四面围起,后面做了靠背,连一个加高扶手;前面连一张小托盘,托盘下做了竖档,刚好伸两条腿,小孩又不会掉下来;车子下面还做脚踏和四个木制小轮子。
“来,兰儿,试试爷爷刚做好的小推车。”爷爷把小慕兰抱进去,试着推起了车。毕竟是木头轮子,在家里的石板地上有轻微颠簸,不过慕兰坐在里面特别高兴,一直喊奶奶看她的新车,夏奶奶都被她逗笑了。
慕君娘端着西瓜出来,招呼大家来吃。
她看见了连说好,走远路不怕抱不动了;小托盘还可以当桌子,小慕兰放里面吃饭,就不用追着喂了。
映荷也来凑热闹,拉着慕君说:“表姐,你太厉害了,怎么想出这个的……”小脸满是崇拜。
“就是没事的时候瞎琢磨的……”慕君有点心虚。
姑姑在一旁看着,还自己上前去推了推,又环顾院子四周堆的各种器具,有木制的,有竹制的,还有藤编的,都是夏爷爷做的。姑姑想得入神,连慕君娘叫她吃西瓜都没听见。
“要不我们开个铺子吧。”姑姑回过神来,突然说道。
一语既出,所有人都看着姑姑。
姑姑继续说:“爹的手工在本地算得上数一数二,辛苦做这么些器具,在集市上卖不卖得出价钱却全凭运气。如果在镇上有了自己的铺子就不同,那里人流旺,等我们做出口碑,老主顾用的好自会回来寻;再加上这两样玩意,又新鲜又实用,肯定不愁卖。”
众人一听,连连点头,都觉得有几分道理。映荷第一个支持,夏爷爷夏奶奶更是激动,能帮女儿立个生计,以后她和外孙女的生活也不用愁了,百年后他们也能走得安心了
慕君娘问了一个实际的问题:“好是好,可本钱呢?镇上不管买铺还是租铺都不便宜呐……”
姑姑略思索,说:“我带了点私房钱出来,先看够不够,不够再想办法……”
慕君也觉得可行,姑姑家毕竟是开过铺子的,有眼光有经验,孤儿寡母别的也干不了,铺子做起来也是一条生路。不过有一点,如果销路好,自然是喜事,可爷爷的身体,要赶工的话能撑得住吗?
姑姑显然也想到了,问爷爷:“爹,除了你自己,有相熟的木匠吗?生意好的话,你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
夏爷爷想了想,说:“有,咱村的老刘头和老李头农闲时也做木工,手艺比我差一点,不过我可以从旁指点。”
慕君娘去把慕君爹和云峥也叫了出来。慕君爹一听也认为做得过,一家人越说越兴奋,在灯下吃着西瓜,一边合计着各种细节。
直至深夜,众人散去,各自安歇不提。
夏婉娘整夜辗转反侧,一直在想着要如何筹备,天刚蒙蒙亮,就打算去村口等着,看有没有去镇上的驴车。
慕君也晒晾了一批竹黄和竹筠,准备这几天拿到“回春堂”去换奶奶的补药,便索性和姑姑一起去。映荷本来要再睡会的,见表姐也去,忙忙的起床换衣要跟着。
三人简单吃了点稀饭,就出门了,在村口等了一会,真的有驴车“吱呀吱呀”的过来了。
是村长家的刘大娘,带着女儿二丫和儿子磊子去镇上探亲。她一见慕君等人,热情地打招呼,听说她们也要去镇上,赶紧挪挪自己胖胖的身子,叫大家都上来。
刘大娘十分健谈,驴车颠簸了一路,她说了一路,不过二丫和磊子就不像她,表现的很局促。
二丫跟慕君勉强算认识,不过看秀才家的女儿气质娴雅,旁边还坐着打扮的像官小姐的妹妹,再看看自己,有点不敢说话,怕别人看不上自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