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汴京的歌舞升平不同,在南京应天府此时却是另一幅模样。

“府尹大人,这几日燕地逃过来的人和本地的百姓已经起了十数次冲突了。再这样下去恐怕就要激起民变了!”

一个师爷模样的人,此时正对着一位官员,满脸担忧的说道。

他的手里攥着一本小册子。而里面的内容便是对于历次冲突的详细记录。

谁知道这位府尹大人却并不在意,面对自己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师爷,极其淡然的说道:“写一封奏折,向陛下回报此时,直言民变愈演愈烈,急需一位钦差来稳定民心。”

他的话说得并不快也给了师爷足够的时间记下来。

“大人,现状还没有这么不可挽回吧!”

师爷似乎对于自家老爷所说的话有些惊讶,在他看来眼前应天府的情况,虽然棘手,但是却完全还报不了民变的可能。

这样向上报上去,岂不是夸大的事实。

自古以来这种事只有往小了说的,可从来没有像府尹这样往大的说的。

“就按我说的写!”

很显然,应天府府尹并没有和师爷讨论这件事的想法,冷着脸又吩咐了一遍。

师爷此时虽然依旧是满腹疑惑,却再也不敢怠慢了随即便坐在书案上草拟了一份稿子。

————————————————————————————

又到了朝会的日子。

文德殿里人头攒动。

而出乎意料的是赵桓此时竟然也站在群臣之中,难不成他的禁足被解除了,脸上却是一副唯唯诺诺的表情。

原来在拿到了他的好处之后,蔡攸自然也不怠慢,只用了不到五天时间,就草拟了一份回报递给了徽宗皇帝。

这事本来就极其蹊跷,再加上又查无实据,皇帝自然就解除了对太子的禁足。

“应天府刚刚递上了折子,说燕人流民和本地人矛盾丛生,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居然已经起了十几次冲突,府尹害怕因此酿起民变,上书请求朝廷派遣一名钦差大臣前去安抚。”

右相李邦彦向前走了一步,看着精神有些萎靡的徽宗皇帝,踌躇了许久,这才开口。

听到了李邦彦的话,赵桓的心里愈发激动了,谋划了这么多天终于要收获了,当然他的脸上却还是在努力维持之前的表情。

“哦?”

这则消息一下子就把徽宗皇帝所有的睡意都驱赶掉了,毕竟太行山宋江等一伙匪徒和方腊叛乱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因此对于这些事情,此时的徽宗可再也不敢忽视了。

“诸位爱卿可有什么想法?”徽宗面色凝重的问道。

皇帝的这个提问更是让赵桓在心里乐开了花,他偷偷地抬起头,和蔡攸对视了一眼,眼神交流之下就已经互相了然了一切。

因此,就在皇帝的话音刚刚落下之后,接着他的话头。蔡攸便首先站出来,说道:“启禀陛下,此事非同小可,朝廷可一定要重视。燕人流民本来就是辽国余孽,一向不以大宋为母国。此时和本地之人生了嫌隙,恐怕很容易出大问题。而且辽人一向悍勇,这事就更加不能掉以轻心了。”

蔡攸的面色虽然没有大的变化,可语气却极其严肃,直言不讳的说出了自己所有的想法。

果然伴随着自己宰相的话,皇帝的脸色也变得愈发难看了。

“那爱卿可有什么主意?”徽宗皇帝急忙问道。

赵桓早就料想到,之前的几次大起义已经给徽宗留下了很深的恐惧感,若是再听到蔡攸添油加醋一般的话语,一定会更加害怕,甚至是病急乱投医。

“臣以为,我们不光需要派一名钦差过去,而且这个钦差的身份还不能低。最起码也得是亲王或者宰相前去安抚。”在赵桓眼神的暗示之下,蔡攸抚摸了一会自己的胡须,这才下定了主意,说话的时候却面露难色。

这也难怪宰相身兼国家的重责,哪能轻易就派出去。若是指派一个小官过去,怕是没办法指挥的动府尹。

而宋徽宗显然也想到了这层,他思虑了良久之后,这才说道:“宰相不可轻动,不如派与一个亲王过去吧!”

这话说完之后,赵桓的心里简直乐开了花,不由得暗暗地感叹了起来。

“陛下所言极是!”

不光是蔡攸,其他的几位宰相也急忙附和道。于公于私他们可都不想千里迢迢地跑到应天府去。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守着自己的安乐窝一切就足够了。

至于朝廷之上的几个王爷更是成了鹌鹑,就连郓王赵楷也不由得向后退了一步,缩着脑袋不再说话,生怕会引起皇帝的注意。

只不过和赵楷不同,此时却有个人主动站了出来。

“儿臣愿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