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车继续行驶,到了县城口,车上所有的人就都下了,许爹之前来过县衙,一个人在前面走的老快,秦氏和二女婿许实抱着孩子跟在后面。

到了县衙门口,通报了门口的看守的捕头,就进了县衙,一进县衙,正面就是县衙的正堂,正堂前的院子里设有六房,掌管一县的吏、户、礼、兵、刑、工,每房每天都有典史当值。

今天许爹他们,正是要到户房给生哥儿办理户籍。大邺朝开国以来就规定,全国上下必须办理户籍,若是村里的需要全村一起向县衙报备,一年一报;镇上的若是宗族,需要一族一起向县衙报备,也是一年一报;而向许爹这样的,家中族人稀少,且已大多分开,就是自己去县衙报备。而大邺朝的女子地位并不低下,朝廷规定,无论男女都须办理户籍,之前秦氏的三个女儿都有来县衙办理过户籍。

许爹拿着许家的户贴,秦氏拿出自己的户贴,一起进了户房交给典吏。许爹拿出许家的户贴,是为了登记并证实,生哥儿确实是许家的孩子并登记,而孩子登记必须要用母亲的户贴,用了秦氏的户贴,以后生哥儿就是秦氏的孩子。

这典吏给生哥儿按了指印,就递给了许爹一张户贴,上面写着生哥的名字,许若明,这是秦氏给他取的名字,还有生哥儿的生辰等,下面还有一行小字注明了有无胎记等。这份户贴上最重要的是盖着一个鲜红的官印,“良籍”。朝廷规定,凡士农工商之外的,都属于贱籍。

而有了这份良籍的户贴,生哥儿就可以去参加科举,行商,并且可以购买田地的。在大邺朝,良籍和贱籍的区分是非常大的,而贱籍想转为良籍是特别困难。而朝廷对于户籍的管理十分严格,凡是有人涉及隐瞒、作假,一经抓到就是死罪,子孙后代还要打入贱籍,永远不能转为良籍。

没一会儿,许爹和秦氏他们就出了县衙,坐车回了茶山镇。等回到镇上已过了午时了,下了车,秦氏抱着孩子,并不搭理许爹,直接就往二娘的店铺走。

二女婿向许爹告了别,就连忙上去帮着自家岳母抱孩子。走了一会儿,就发现许爹跟在了他们后面,也不说话。秦氏转身看向他,许爹磨磨蹭蹭的才冒出一句话,说:“你们什么时候搬回来?”

“会回来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