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毕,郑玄宁神静意,乃正视刘备,直言问道:“你今求学读书,所为何也?”
刘备见问,随即起身,思之片刻,却恭礼一拜,不答反问道:“敢请先生赐教,古来读书之人,所为何也?”
郑玄闻言,略有不悦,然见刘备一躬到底,虚心已极,遂未责之,仅摇头说道:“亘古及今,向来苦读求学者,一为知书达礼,二为学优择仕,三为著经创典,四为启灵知心,五为明法悟道。你所学为何?”
刘备听之,沉吟良久,方再拜回道:“此般种种,皆非弟子所欲。惟愿惟求,乃晓为国为民之道也。”
郑玄听了,顿觉惊诧,不由欣然喜之,遂仰天笑道:“妙极!胸怀天下,万事万物皆作书志在四海,一花一木俱为师。你我既是有缘,便结一段情义,又何不可乎?”
刘备闻言,喜不自胜,便待跪地献茶,以行拜师之礼。
未期郑玄不受,仅抬手止之,笑而说道:“世俗礼数,不为也罢。你我今后,于外可以师徒名份,在家乃作知交便是。”
刘备又惊又喜,忙恭敬回道:“弟子何敢。”
郑玄视之,复又笑道:“所谓: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你心系天下众生,实有慧根,他日历世,悟道明法,尚在我之上也。”
刘备大喜过望,然只作镇静,面色如常道:“弟子何德何能。先生谬赞,安不折煞弟子矣。”
郑玄闻言,轻叹一声,随起身说道:“圣人云:道法自然,是心是明。且曰:坐身观己,洞悉寰宇。此故何也?惟因天地万物,性之初者,大道同也且不以世事无常、人心多变,为转移耳。”
一语叹罢,郑玄复将刘备凝视,语重心长道:“故而,心存世事,心思人性,由己心而悟他人心,由他人心而悉世事心,终可悟道明法,通达天地,乃有大成就耳!作如是观,你忧国忧民之心,确为不凡也。”
刘备听了,倍感受宠若惊,随再拜言道:“先生夸赞,备实不敢当。”
郑玄含笑摇头,回身自坐,须臾,乃叹谓刘备道:“你今可先去,来日拾了行装,搬来家中住下即是。想来,有你作伴,常闻新异,亦为乐事耳。”
刘备欣然从命,忙拜礼称谢,随即请辞。退身欲去,却又见郑玄唤之,刘备只好转回,复近前来,乃拜听分付。
郑玄视之,略作迟疑,方笑语喟叹道:“我本无意多事,然思来颜守义其人,颇多神秘且坊间有传,他许是天潢贵胄一枝,而今遗落,洒脱不羁。”话未尽言,郑玄摇头起身,乃踱步堂中,轻叹沉吟。
刘备闻言见状,心下一惊,然未露声色,只颔首静听。
少顷,郑玄方才止步,随仰天长叹道:“想我昔日随朝为官,尝闻中山靖王之后,武帝时,封涿鹿亭侯,乃拨一枝在涿县,或延嗣于今,亦未可知另闻景帝玄孙,因酎金之失,被削爵夺地,曾旅居于此,或遗宗亲,也无不能。”言罢,复为叹息。
刘备听之,心又一惊,不知何以言之,遂仍作默然。
郑玄喜见刘备淡定,不惊于权贵,由是话音一转,点头说道:“尝闻颜守义书说精妙,远近传名偏我好静,未与往来。今日因你,得其书信,只那信中,乃对我家门秀色,颇多微词,更戏言称羡,问求妙法,足之饮食男女,惶惶大欲耳。”
声未绝,郑玄乃移步案前,就取挂笔一支,递与刘备,继而笑道:“你今回去,可将此笔,并我一言,齐付颜守义,就说:食色性也,个中精义,尽出笔尖,亦尽落笔间耳!”言罢轻笑,乃教刘备便去。
刘备闻言视物,不甚了了,欲待问语,只见郑玄已转入后堂,顾自去了。刘备无可奈何,惟看手中握笔,摇头轻叹道:“果不出所料,虽免闭门羹,却得杀威棒耳。”遂笑而自返,乃回“一品天下”,来见颜守义。
正是:礼尚往来多食色,文人骚客频娱乐。逢场作戏真亦假,笔话三分尽琢磨。
究竟郑玄话中何意,颜守义又将妙语几多,且听下文分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