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情就是要置哨所,即置烽火墩。第三件事情就是组织斥候探哨去外面打探消息。”
叶一青看着笔直站立的乡勇继续说道。
“我等在牛头岭已经有二十多日,外面发生了什么,大庾山中有没有进来贼人等,这些我们都一无所知。”
“一个人被蒙住了眼睛捂住了耳朵,那么这个人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知道脚下有没有路。这样的人走路非常危险,不是摔跤就是掉坑中。一支军队也一样,如果一支军队没有自己的耳朵和眼睛,那么这支军队会非常的危险。”
“所以我决定要设置烽火墩,以及训练斥候探子。”
随即叶一青讲解了烽火墩的设置的要素。
烽火墩一定要设置在牛头岭能看到的其他山头上。
因为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原因,叶一青打算只设置一个烽火墩。
毕竟牛头岭离青莲乡不远,如果按照直线距离来说也就十几里而已。
烽火墩要设置在离牛头岭十里的范围,这样叶一青就选在离青莲乡最近的一个后山上,牛头岭能看见,这个选定的位置也能俯瞰整个青莲乡以及南安县的方向,视野宽阔。
烽火墩要深挖沟壑埋上早已准备好的四根木柱,打好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建一间木屋,木屋的四个角既是这四根木柱,再往四根粗木柱上面接上四根木柱,直到离地面有三丈多高为止。
四根木柱互相之间要钉上小木柱或者木板相连,形成三角形的形状,这样更为稳固,四面都要钉,一直到顶。
而且还要在其中钉上一条木梯直通顶上。
然后再在木柱的顶上搭建木台,围栏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瞭望台,整个烽火墩基本都是木头做的,用瞭望木塔来形容还更为贴切。
但这是条件限制,叶一青只得这样做一个临时的烽火墩。
剩下的活计还有很多。
比如要在瞭望台上建造一个烽火台灶。
瞭望台一般是一丈五尺长宽,其中木板上要铺设一层泥土。
在其中取五尺长宽的大小,上面放上一二尺高的横木隔着地面,然后再在上面搭放柴草。这是为了防止积水而弄湿柴草。
柴草要放一层柴,再在柴上面放一层草,然后再放一层柴,再放一层草,一直这样重复放置,直至有五六尺高为止。这是条件限制,如果是用泥土盖的烽火墩,肯定要更大,烽火台也要设置得更大才行。
然后再在柴草上面搭建一层茅草苫盖,如同屋顶。这样可以遮蔽雨水,不让柴草淋湿。
这个就是烽火台。
最后还要在一处木柱上绑上一根长木杆,用来升旗用的。
但这警旗不是像后世一样横着挂着,而是垂直挂着,即用一根木条中间系着绳子,从高高的木杆的顶端穿过索套,垂下来。而木条绑着一面很大的长方形红旗,这样悬挂起来的时候没有风也能看到整张红旗。
烽火墩的瞭望台上还要有报警的铜钟。本来叶一青想要给他们号角,但号角就一个,所以就搜寻到一个铜钟给了烽火墩。
叶一青规定,在烽火墩上面的瞭望台放哨的时候,如果是白天看到了敌人的踪影,就升一面红旗示警,如果是晚上就敲铜钟示警。
而如果敌人的数量特别多,比如达到了上千人,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要放火烧柴草形成烽火狼烟示警。
烽火墩中的最下层是木屋,这是给休息睡觉的哨兵用的。
叶一青规定,烽火墩是轮换制,每次一个什十二人守着烽火墩放哨。并且一个什十二人中也是轮换制放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