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客人了,吃饭都是在堂屋,不会去厨房。
只不过阿爸阿妈比较疼孩子,自己住在厨房里面那间屋子,把主屋让给孩子们住。
而村子里其他人家的观念是,孩子不能太惯着,越贱养越好,贱的老天爷看不上,也就不会收走了。
李家的做法,平时里没少让村子里人说闲话,甚至一小部分人都在盼着李晓凯高考失利,好笑话李家。
第二天天微亮,李晓凯从床上爬了起来。
没有惊动沉睡中的弟弟。
李晓凯蹑手蹑脚的走出门,找了光线还可以的地方,拿出笔记本开始书写。
他要把记忆中的大小事件都写到笔记本里。
用的是他自创的文字。
这种文字在十几年后被90后成为火星文,意为只有自己才能看懂或者连自己都看不懂的文字。
经过昨天的遭遇,李晓凯知道,自己当前第一目的不是赚钱,而是高考。
根据记忆,李晓凯知道,今年全国报考的考生大概有266万人,原计划招生64万人,后因……调整到54万人,实际招生60万人,多出的6万人都是自费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高考还是“一条龙”高考,即60万招生中包含本科、专科和中专。
李晓凯后来听人说,本科招生其实才28万人,录取率不到百分之十。
这年头也没有本一本二的说法,有的只是重点本科,跟普通本科。
李晓凯上辈子考的是重点本科,在省会上学,该学校几年之后的成功入选211工程。
而现在的李晓凯记得考试题目,他需要做的不过是找出答案。
说来也好笑,身为机关的文员,李晓凯在办公室当了半辈子的老好人,重生前一个月某位来他们机关作指示的老领导随口说了一句,三、四十年前他监考高考的学生差不多也有五十岁了,时间过的真快啊。
就因为这么一句话,李晓凯接到了整理八八年到九八年所有高考卷的任务。
不仅是高考卷,更有甚者还淘来了八九十年代的衣服,也不知道这么做有什么意义。
前世单位领导有没有巴结到老领导,李晓凯不知道,现在整理试卷的最大受益者是他自己。
除了记下高考题之外,李晓凯还需要做的就是写下他脑子里的那些金点子,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东西都会忘记。
李晓凯只能冒险将这些东西拿笔记下来,时不时的翻看,防止自己不认识自己写的原创文字。
在李晓凯笔记本写了第三十五页的时候,他到了上学的时间。
书包是大哥上学时用的帆布包,单肩的。
李晓凯穿着洗的发白的的确良衬衫,下身三分裤漏出大腿,鞋子是塑料的凉鞋。
这是班里比较常见的打扮。
“已经六月底了,还剩不到十天就高考了,虽然班上大多数的人参加不了高考,但我希望你们别放弃,政策每年都在变,说不准明年你们都能高考,家里条件还可以的,跟家里好好说说再等上一年。废话不多说,下面自由复习。”
讲台上的老师三十多岁,是李晓凯的班主任,也是学校的教导主任。
李晓凯初中成绩很好,考中专成绩都绰绰有余,家里穷,交学费很困难,恰逢良山镇高中初建,就是这个教导主任上门亲自跟李晓凯谈,不仅免除了李晓凯的书本费伙食费,每月还补贴李晓凯三斤粮食。
那个时候,周围几个镇想上高中的,不仅要交十二块五毛钱的书本费,还要交十块钱的建校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