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齐听到丁零人的消息,心中暗自叹息。他现在对汉军这次出征已经失望之极。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仅凭一些蛛丝马迹,结合三国历史的一些记忆,田齐已经把这次出征的背景和内幕猜了一个大概。

田齐推测:鲜卑人这些年屡屡犯边,激怒了大汉边军。良家子在朝中的势力应该有所举动。他们必定会通过关系亲密的外戚集团向天子建议,征召大军出击塞外,打算一举平定北疆。

因为大汉之初吕后专权的关系,汉朝皇帝有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为防后族专权,皇室子弟多娶贫寒家女子为妻。大汉的外戚集团多出身于普通的良家子弟,他们一直通过笼络良家子掌控着大汉的军权。宦官和仕人为了与外戚抗衡,也纷纷笼络良家子,渐渐掌控了京军和内地郡县的军权。

外戚集团想夺回军权,掌控朝堂,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战争和军功。所以外戚集团对于边郡良家子出征塞外的要求必然是一拍即合,全力赞同。而宦官和仕人集团也希望通过战争消耗边军实力,他们顺水推舟,鼓动天子答应了边军的要求。

但宦官和仕人集团也担心外戚和边军立下灭国之功。担心外戚集团如之前西汉霍氏和东汉窦氏那般掌控朝堂。于是他们借向天子谏言之机同外戚达成妥协,向边军安插亲信。一是从京军选派郎官到边军任职一是撤换名将张奂。京军郎官多受命于宦官,臧昱则受命于仕人。通过这两个举动,他们掌握了三路大军的其中一路。但他们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拖住边军后腿,宦官和仕人们还游说天子,以防备军权旁落为由,不派朝中大将统领出征,任凭三路边军各行其事。

但鲜卑檀石槐可不是无能之辈。他应该在大汉朝庭安插有眼线,早就获知了边军出征的消息。亦或者有宦官和仕人故意把消息透露给了檀石槐。

边军大举出征,骑军足有十余万,非鲜卑可以抗衡。檀石槐要打破汉军的围攻只有两策,一是拉拢丁零、扶余等外围势力,向他们求救一是分化瓦解边军,争取匈奴和乌丸反叛。乌丸和鲜卑同族,匈奴在几年前刚刚有过叛乱,他们对大汉边军同样心存忌惮。这就给了檀石槐分化拉笼、合纵连横的机会。

田齐暗自想到,曹性猜的没错,丁零人不是来匈奴王庭做生意的,他们是替檀石槐来当说客的。匈奴和乌丸人归附汉朝三百余年,其间各部落归附的时间和方式全不相同。有的部落真心归附,被汉朝天子赐姓,早已融入汉军。有的部落虽然没有完全汉化,但他们和汉人军寨相邻而居,说汉话,守汉俗,也已经与汉人无异。但还有少部分部落归附较晚,野性难驯,没有融入大汉,依然听令于匈奴王庭和乌丸首领。

想到这里,田齐长叹一声,看向呼厨图说道:“王庭军现在有何动向?”

呼厨图脸色一变,吃惊的看向田齐问道:“你怀疑王庭军要对汉军不利吗?他们怎么敢?”

匈奴王庭军的军官由匈奴王庭贵族充任,军士多由各部落征调,每年一轮换,人数在三万左右。由于各部落多与汉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匈奴王庭并不能完全掌控王庭军。这在张奂前些年平灭匈奴叛乱的时候可见一斑。有了天子的召令和中郎将亲自出面,匈奴叛军一哄而散,大部于阵前倒戈相向,归到了张奂的麾下。张奂可以说不废一兵一卒,仅凭三言两语就迅速平复了叛乱。所以哈邪呼厨图根本不相信匈奴单于会和丁零人勾结,不相信王庭军欲对汉军不利。

田齐神情沮丧的说道:“希望我的担忧是错的。呵呵。打吧,打吧。祸起萧墙之内,大厦将倾。长太息以掩涕兮,谁人知我心忧。”

苏双和曹性面色苍白,他们被田齐的判断给吓呆了。如果田齐判断无误,匈奴王庭准备发动叛乱,从背后袭击汉军,切断汉军补给,那这次出征的汉军将面临绝境,死无葬身之地。

呼厨图脸色也十分的难看,他轻声说道:“王庭军已经在一个月前突然集结,其中一部万余人,跟随左贤王乌邪呼厨泉去了北方牧场围猎。其余军士都集中在王庭进行训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