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这人,有俩面性,一,为了家族的私仇,不给钱给海军,虽然中间有慈禧的原因,慈禧需要修园子,将军费挪用,但是也没有说不给,但是翁同龢是直接不给,将北洋海军拖入坟墓。若不是他,北洋水师也不会提前全军覆没。若是军费充足,就算战败,也不会这么悲惨,就不会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得不到战争赔款,得不到通商口岸,也割地不了,日本起码还要几十年才能彻底崛起。因私仇而陷国家,也算是第一人了。

二,翁同龢此人不腐败无能,首先,状元。其次,俩代帝师。这俩点说明其有大才。翁同龢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理了很多案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为当时轰动全国、百余年来家喻户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这一冤案的平反昭雪。最后,为官清廉。为官42载,官至相国,罢官回乡后,要靠门生故旧接济。

甲午海战失败后,翁同龢也认识到了国家的不足,所以支持光绪帝维新变法,后来被慈禧太后罢官。

就这么个人,无法评价好坏。

但是陆小北不管这些,陆小北只知道,翁同龢工诗,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为官四十年,喜藏书。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翁同龢死后,他的藏书居然不知所踪,不知道是家人变卖了,还是被人窃取了,但是最后的结局就是所有藏书最后流失在民间,冲就这点就够了,陆小北决定,去他家弄书弄书法作品,反正以后翁同龢死了也就没了,还不如提前给陆小北拿到。于是,陆小北的空间,多了一些藏书,不乏极其珍贵的海内孤本,如南宋《松桂堂帖》,此帖为北宋书画家米芾的曾孙米巨以家传法书摹刻上石拓印而成。首页刻篆书\"宝晋斋\",行书\"海岳\"字样。此帖收录了谢安书《八月五日帖》、王羲之书《王略帖》和王献之书《十二月帖》,以及米芾、米友仁、米巨的题字和题跋。

不过陆小北没有多拿,毕竟翁同龢此人还算不错的,只拿了很少一些孤本和松桂堂贴,还有4本永乐大典。然后离开了翁府,想着翁同龢以后发现字帖丢失了会不会暴跳如雷。不过这些都不关陆小北的事了,因为陆小北到时候打算去山东净化北洋海军,这些就算翁同龢支付的报酬吧。

其实陆小北本来回京城就想收集一些四库全书的,但是,英法联军侵华,焚毁了圆明园里面的藏书,江南镇江的四库全书也基本上都没了,转念一想,四库全书其实也就是一个噱头,大部分珍贵的史料都没有收集在内,只有有益于清政府的才被收录,至于那些,比如东夷之类的东西,明代对清代的蔑称之类的书籍,全部都被毁掉了,哪怕只有一个字写了满人的不好,这就是文字狱的极端。。。

所以收集不到陆小北也不是很在意,唯一在意的是,陆小北想弄的永乐大典却没有机会,明代永乐年间的版本已经消失,现在的版本也是嘉靖年前抄写的版本,道光皇帝逃亡避暑山庄时候,皇宫的很多珍宝都不见了,这永乐大典倒是没有被损毁,不过,从乾隆时,经常有一些官吏偷书。一直持续到清末。清末时,秘阁书籍管理松懈,一些不良儒臣发现有机可乘,起了贪婪之心,费尽心机地偷窃宫中秘本《永乐大典》。据清末史官缪荃孙记载:翰林大臣文廷式等人,每天早上进翰林院时,特地让随从携带一个包袱,内装自己穿的棉袍。晚上离开翰林院时,这些贪婪的大臣将棉袍穿在身上,将秘阁《永乐大典》两册书籍打成同样大小的包袱,带回自己家中。这些伎俩,巧妙伪装,门卫如何知道?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一百余册就这样悄然消失。

不良翰林大臣偷窃《永乐大典》,先有些害怕,后来发现没人追究,也无人过问,没有风险,于是渐渐胆大起来,公然倒卖。早眼馋皇宫秘籍的洋人,知道宫中秘本流失宫外,立即四处打探,千方百计收购。他们暗中联络,以高价收购,每册银子10两。这样,大量《永乐大典》秘本流入洋人手中,带出中国。

光绪元年(1875),清廷重修翰林院,清点秘本《永乐大典》,发现只有将近5000册,宫中秘本,丢失严重。可是大臣们的偷窃并没有停止,仍在继续,而且愈演愈烈。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帝师翁同龢奉旨入翰林院查阅书籍,发现《永乐大典》只有800册了!(估计陆小北拿的就是翁同龢从皇宫的带出来的,不知道是皇帝赏赐还是自己拿回来借用的,不过无所谓了,现在到了陆小北手里了)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洗劫圆明园,也拿走了大量宫廷珍藏的《永乐大典》。英国人对这些秘阁典籍兴致最浓,拿得最多,这些秘籍很快被带回英国。四十年后,八国联军再次入侵北京,大肆抢劫,位于东交民巷的翰林院紧邻使馆,沦为战场,贮存《永乐大典》的翰林院敬一亭惨遭不测,几乎被毁,内中的秘籍大部分葬身火海,幸免于难的少部分书籍则横七竖八地散落一地。有些士兵感觉这些书籍体积大,比较结实,干脆将这些书籍当作砖头或器物用,有的用作马槽,有的用于工事,有的干脆铺路!

英国大使馆紧邻翰林院,英国人盗窃和抢劫《永乐大典》最积极,收获也最多。(不过,过不了几年我们的慈禧皇太后就要下令攻打各国使领馆了,到时候陆小北打算去英使馆去弄一些回来就是了。)

《庚子使馆被围记》一书作者这样描述参与八国联军抢劫活动的英国军人:翰林院里的藏书排列成行,一望无尽。这些都是前人苦心经营的文字,都是手抄本,大约有数千万卷!这些典籍,与黄金等价。在猛烈的枪声中,有人将火抛入翰林院中,无价之文字,大多被焚。龙式池子和井中书函狼藉,为人所抛弃。有绸面华丽的书籍,都是手订本。也有善书者抄写的文字,都被人随意丢弃。在使馆中研究中国文学的学者,看见宝贵的皇宫秘籍如此之多,都是平时所不能见到的书籍,心中不忍,拣选抢归。自火光中寻觅一路,抢之而奔!……将来中国遗失之文字,或在欧洲出现,亦一异事也!

经过一次次的浩劫,皇宫珍本《永乐大典》被侵略者抢劫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国,有的收藏于国家图书馆,有的被私人图书馆或者个人收存,还有一些出现在书肆、旧书店、捐卖行。

不过,即便陆小北现在没收集到永乐大典,也不是太在意,相信,只要这玩意存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天陆小北会碰到,大不了花点钱买下就是了。。。

这次藏书,数量一般,质量也一般,如果按照国家博物馆的级别来划分,这次的藏书顶多就是省级博物馆的水准。不过几幅字帖倒是不错,毕竟是二王的。无论是史料价值还是文物经济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这也算弥补了陆小北心里的小小不满。

总的来说,这次算是差强人意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