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时常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时常觉得自己更聪明些。

这是弱点,不但容易被其本人疏忽,而且极度致命。

荀或以为自己的一切都隐藏的很好,但他却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能够看穿这些隐藏。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

荀或没有小觑天下人,却忽略了身边至亲之人。

“我知晓黄巾之乱会爆发,也知晓如何阻止黄巾之乱爆发,但我没有去做,也没有推波助澜。”

荀或恭敬的向着荀爽揖礼,态度诚恳,目不斜视。

荀爽点点头,捋了捋胡须,脸上看不出表情,不见喜怒,也不知究竟是什么态度。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荀或保持着恭敬的揖礼没有动摇。

即便荀爽调动精神力朝着荀或袭来,但荀或依旧没有任何动摇。

仿佛过了许久,荀爽终于还是散去了精神力威压。

“这大汉,真的到了药石无医的地步了么?”

“制度腐朽,阶级固定,人情之间的关系把控着财富、权利的流动。”荀或将手放下,交叠于大腿之上。

“我知道大人的想法,革故鼎新的确可以让大汉再延续数百年,即便现在董贼霍乱超纲,但你我父子联手依旧可以让大汉辉煌继续。”

“可这又有何意义,百十年后,依旧会有绿巾、红巾,依旧会有赵卓、王卓,甚至还会出一个荀卓。”

“大人应该比我看得清楚、透彻,很多东西本身就是错的,之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出现问题,那纯粹是因为想要钻漏洞的人没有反应过来罢了。”

荀或说的很隐晦,但荀爽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知子莫若父,荀爽早就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猜到了荀或的部分想法,再结合刚才荀或的话语,荀或的目的也已经昭然若揭。

“你是要毁了大汉,毁了世家,毁了儒家,然后再造一个新的秩序?”

荀爽总结的很到位,言语之中也很平静。

既没有高呼“不孝子嗣”,又没有斥责“大逆不道”。

荀或没有回答,而是低着头,不敢去看荀爽的视线。

“一个朝代的覆灭从来不是因为帝皇亲信奸佞、残害忠良,更不是卖官鬻爵、结党营私,你能看到这点,就已经证明你站在了许许多多文臣谋士之上。”

“皇帝的贪婪有什么可怕的?官员的贪婪有什么可怕的?外戚的贪婪有什么可怕的?”

“可怕的是世家、豪强、地主的贪婪,在这贪婪的蔓延之下,大汉的基石已经稀烂。”

“土地、粮食、人口,在无休止的贪婪之下,矛盾日益膨胀,大汉日暮西山。”

荀或听到荀爽的讲述,不可置信的抬起头来。

此刻,他的眼神中写满了震惊。

他从未想过,自己的父亲竟然也能看到这些,即便是在后世,即便是研究历史的高材生与教授恐怕也不能跳出教科书上的藩篱,将王朝的覆灭归结于中央。

什么皇帝昏聩,什么娃娃皇帝,什么宦官乱政,什么外戚干政。

全都是狗屁不通的知识点,任何一个朝代覆灭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种地的人把自己饿死!

旱灾、蝗灾不过是诱因,真正的原因始于地主、豪强对土地的兼并。

中央在混乱,哪怕一天换一个皇帝,一月换一个年号,只要老百姓能够吃得饱饭,那这个国家就绝对不会自己乱起来。

可实际上现在的大汉根本管不到中央,现在的州郡府衙也管不到县乡,现在的县乡也管不到村镇。

老百姓早就没了土地,所有的粮食都被大大小小的世家所管控,中央下达的减税命令并不会让种田的百姓多得到一点粮食,只会让世家手上的粮食变得更多。

为什么百姓没有土地了?为什么种田的人连种的田都不是自己的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算将土地平均分给农户,一旦来了灾年,颗粒无收,农户就不得不卖地买粮,过了几十上百年,土地又会一点点的被豪强、世家集中起来。

农户家里很难积攒下来粮食,但豪强世家凭借着积累,可以从丰收的州郡买粮。

土地、粮食、人口,一直以来,这三方面汇聚而成的矛盾,才是大汉衰落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现在的大汉已经有了和平的基础,黄巾之乱让人口骤然蒸发,若没有董卓掀翻棋盘的动作,大汉恐怕已经掌握在世家手中,并将继续延续百年的辉煌了吧。

“或儿,如果是你的话,又要怎么解决这矛盾呢?”荀爽拿起一枚棋子,握在手中,随后向荀或问了这个问题。

荀或虽然没有想好投效哪路诸侯,但缔造一个盛世的谋划其实早已胸有文稿。

“必须有一场战争席卷整个大汉,不能死太多人,也不能不死人,对于百姓的伤亡要轻,对于世家的伤亡一定要狠。”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