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路行至吴凡的号舍,是一间二人住的小间,与他同屋的人还没有回来,三人便围着屋内正中放置的四角方桌坐了下来,倒上茶水,吴凡与他们说起了商学堂大比的事。
其实麦高也颇为好奇,这大比到底要如何操作,毕竟这是古代,很多信息手段有限,也不太可能拿出一些本钱或者商铺让参加大比的学徒真的去经营,然后根据盈利的情况定输赢。
吴凡说起来也没有参加过大比,但他还是把知道的内容尽可能说的详细些,供麦高参考。
边听吴凡解释,麦高边细细思量,他默默地总结了一下,这个大比很类似现代网游里虚拟经商的游戏,只不过这些古人把虚拟的游戏放到了现实。
商学堂的大比从开始到结束为期一个月,在这个月里每参加大比的学徒都须以白银一万两作为本钱,独立经营一门生意。比赛开始时,商学堂就会把大通朝现有的各个行商行业列出,并将这些行业的经营成本和销售收入都根据该行业的平均水平做出明确的量化规定,而且对于商业可能会涉及到的各种原始资源也都做了定量,在整个赛程中都不会发生变化。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有学徒选择经营,那么该行业的销售卖价就不再受学堂量化规定的限制,而由该学徒自行制定。
参加大比的学徒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行业,没有任何限制,但是一旦选定就不可变更,大比过程中的商业规则和法典都比照着大通朝的实际情况。
大比的结果是按照每个参加的学徒在大比结束时,手里存有的现银,货物和固定资产的折价进行核算的,总额最高的学徒基本就可以判定胜出了。整个大比过程中每个学徒都需要对自己的交易情况进行保密,而且要整理好账目和交易记录,除了最终的资产总额,账目和交易记录也是很重要的评判标准。而每届大比的优胜者的奖励是白银一千两,如果表现优异还可能有机会成为堂长甚至山长的入室弟子,这才是重中之重。
另外,颇有趣味的是,在大比中会设有起辅助作用的虚拟衙门,学徒们一旦有商业纠纷就可以到此处解决,当然是由商学堂的夫子来负责裁决。而且还会有一些突发事件的设定,比如天灾,比如匪患,比如战争;这些突发事件的种类,波及到的行业,和受损程度是每七天由抽签决定的,整个大比过程中共会有三次。
吴凡怕自己说的还不够明白,就又给麦高举了两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一个学徒选择经营的是马市,初始的本钱是一万两,而原始资源马匹的数量是商学堂预先规定的一千匹。学徒就要先买地,雇人,买马,然后卖马,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的其他行业就有牙行,域外卖马的商队,和需要马匹的商行。如果涉及到的这几个行业都没有学徒选择经营,那么开办马市的学徒,他所需要建马场,雇人,买马的成本,和卖马的收入就都会是按照学堂量化的规定来计算,大比结束后的最终的结果也就只是平平,当然如果有突发事件造成了额外的损失,也就只能自认倒霉了。但是如果涉及到的这几个行业都有学徒选择经营,甚至还有其他学徒也选择开办马市,那么就出现了竞争和各种不确定性,学徒建马场,雇人,买马的成本,都会因为经营该行业的学徒制定的价格而有所变动,而且因为有了竞争对手,能买到的马匹的数量也是不确定的,而在卖马的价格方面,因为有了买家,学徒也就也可以自行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大比的结果就会有出乎意料的变化了。
如果学徒选择的是经营酒楼,本钱还是一万两,但是不涉及占用任何原始资源。因为酒楼这种生意不涉及大宗买卖,受众群体也都是个人,所以租店,布置,雇人,采买的成本和每日经营的收入都是按照商学堂规定的行业平均标准来进行核算,也就是说如果选择经营酒楼,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一个月大比结束后,比赛的结果不会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因此,为了赢得大比,几乎不会有学徒选择这种没有大幅度增加收入可能性的行业,大部分参加大比的学徒还是会选择经营各种过手大宗贸易的商行。
此外关于大比期间交易的操作方式,这个设计的就更为高明了。因为要保密学徒身份和所选行业,以及交易细节,以此来避免暗箱操作,所以大比期间采取的是全程匿名的方式。
在大比开始时每个学徒都会领到一个号码牌,同时,学堂会在校场设立几个巨大的布告牌,其中一块作为公用,用以公示突发事件以及商业纠纷的裁决过程和结果。布告牌下设有一个诉讼箱,产生商业纠纷的学徒可以将诉状投入其中,之后的受理与否以及调查,调停和审判结果都将在布告牌上公示。其他的布告牌则是每块用于一个被选择的行业,这样参加大比的学徒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些行业是由学徒经营的,如果自己经营的行业涉及到这些,就需要和对方交易了,而不是按照商学堂的量化规定来核算。
参加大比的每个学徒都有一个专属的交易箱,上面标有参加大比领到的号码,这些交易箱会放在所属行业的布告牌下。每天,参加大比的学徒都可以将交易意向写下来,注明自己的号码,然后将之投到目标行业的交易箱内。收到交易意向的学徒,再将自己的回复投到对方的交易箱。这个来往的过程中,可以讲价谈条件,如果双方达成共识,就签订契约,每份契约一式两份,也方便最终大比结果的判定。每天投递意向文书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所有参加大比的学徒都集中在校场外的院子里,每次只能进去一个人,所以谁也不会看到文书投递的情况。这样整个过程就几乎是不透明的,看起来也更加公平。
麦高听完吴凡的这一番解释,倒是觉得这个大比的各种设定都非常精妙,既考验了参赛学徒对行业的了解,和经营的手段,也考验了学徒对市场的整体把握,和统筹安排的能力。不过具体要在这样的比赛中如何胜出,麦高想自己还是要仔细琢磨一番,好在一个月后才是大比还有时间。
第二日,麦高就将文书张贴到了伙房门口,来来往往的学徒看着都很是好奇,兴奋的议论纷纷。不出半天功夫,一个新学徒要参加商学堂大比的消息就几乎人尽皆知了。
而邵斋长不知是不是觉得麦高退学有望,难得的在课上没有隐晦的冷嘲热讽,只是对他视而不见。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