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廖凯的船就需要小雨这双眼睛去辨认,凡是看到的船只都要喊他出来,因此他就很劳累,本来身体虚弱,这一下就病倒了。可是为了寻找大少爷他也只能拼了,带着病也要坚持。好在他还有个义兄小林在身边,无时无刻地照看他。
小雨的病是常见病,不是什么疑难杂症。搜索队里有郎中,虽说不是名医好大夫,但是治疗常见病都有现成的处方。船上也不缺常用的药物,正常治疗是没问题的。
现在的小雨是重要人物,大家都盼着他尽快好起来,所以都对这个少年很关心,也精心照顾他。因此小雨的病情很快好转,脱离了卧床休息的阶段。但是那个甲板上的小木板床依然保留,到底还是方便。
……
在福州范围内的沿江码头就有十几个,这是成规模的,没计算小码头。刘诚的船队溯江而上,细细地查找,用了七八天的时间,眼看着就出了福州地界了,还是一无所获。船队该返程了。
现在他们所处的位置已经过了黄田县,事实上廖凯的家乡就是黄田县的岭边村。刘诚他们当然不知道廖凯就在附近。
杨六对刘诚说道:“二爷,眼看着就出了福州地界了,不能再往前走了。我们查得这么仔细,应该不会有遗漏,看来那条船八成不在闽江里。下一步我们是不是该返回福州与大爷汇合,还是有其他的行动还请二爷拿主意。”
刘诚:“可以回去一条船向大爷禀报,其他的船也往回走吧,但还是还要仔细地查找。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吗?尽管说来,不必客气。”
杨六:“是,二爷。我想,回程再查那条船就希望不大了,因此在下完全赞成刚才二爷所说的要仔细查找。我们不是知道廖凯等几个人的名字吗?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他们既然生活于这一块地方,就必然留下踪迹,我们就查这几个人。在下建议就从闽江沿岸的村镇查起,如果没有查到就再扩大范围。请二爷斟酌。”
刘诚的话里有一句“仔细查找”,是很模糊的话,并不具体,杨六就拿出这一句话做文章,说明他是很机灵的人,既给刘诚留了面子,也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在刘家三兄弟中刘诚的书生气最严重,就是所谓读书读傻了的那种人。这也是有原因的。刘家长子刘谨有支撑门户的责任,整日里接触的都是俗务,实际得很,自然就少了书生气。老三还没有成年,还在家学里读书,有一股少年的冲劲,再加上好习武,性情豁达开放,也就少了书生气。
可是老二刘诚正在博取功名,除了读书赶考就是交际文友,游览名胜,玩诗词歌赋这一套,对于生活经济极少关心,也就形成了他的书生气。
刘谨知道他的性情,平时极少用他办事。这次为了寻找刘璎倒是把他推到了前台,这也是事出有因。
当初选他去江宁为现实所迫,刘家需要刘谨主持,刘铨还未成年。还因为刘诚赶考前不久才去过江宁,对路途熟悉。总之为条件所迫,不得不选他。
后来是因为刘诚在江宁由他父亲传受了基本的军事知识,就这点三脚猫的本事却是刘家兄弟中仅有的,因此后来的搜索队只能由他来带领。总之是歪打歪撞,搜索队就由他管带。
刘诚还算有点自知之明,在搜索队里没有摆出官僚蛮横,平时就很依靠那几个探子和什长。比如这一次他就采纳了杨六的意见,没有自以为是的瞎指挥。
当然了,他这种性格如果真的带兵去打仗还是不行的,起码没有权威,对下没有威严,也就不能震慑部下。当军头没有点霸气是不行的,无法立威。都说“慈不掌兵,善不为官”嘛。
刘诚采纳了杨六的建议,在回程中,在沿江的每一处大村镇都停下来,仔细查访,寻找的目标就是廖凯和那船上几个关键人物。
为此还特意让小雨回忆他所知道的船上的人员,尽量详细的描述面相和特征,让大家都有个印象。
……
每走一段路搜索队的船就停下来,向附近的大小村庄派出人去查访。
有一个叫做黄石桥的村子,只有一条街,街道是沿江的。今天正是它的集市,熙熙攘攘的人也不少。这个村庄不大,搜索队派出四个人,还分成两伙,其中一伙由探子杨六带一个兵丁,另一伙是小雨和小林。小雨身体还很弱,小林跟着照顾他。一个村子只派四个人,这是避免引人注意,一个不太大的村子如果一下子来了很多陌生人会引人注目的。
他们在集市上来回闲逛,街面上有一处茶馆,这可是闲聊打探消息的最佳场所,于是杨六就进去了。他们要了一壶茶,坐下慢慢的喝,寻找机会打探他们需要的消息。
就在他们喝茶的时候,外面传来喧嚣声,杨六转眼向街上望去,见不少的人在乱跑,显然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心中有事,时刻担着警惕性,别人可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他却不能,原因无他,怕出事。特别是他想到小雨小林两人还在街上,不会是与他们有关吧?
于是杨六等二人放下手中的茶,急忙走出茶馆。到了外面他们看到不远处聚集着很多人,还有打骂的声音,那里似乎出事了。杨六疾步向前,去看看究竟。
他们边走边看,最关心的是寻找小雨小林这两个人,千万别出事。直到他们分开人丛才看清楚,原来是三个壮汉在殴打一个中年妇人,还有一个小女孩在旁边拼命地哭泣,上前拉她的母亲,就是那个被殴打的妇人,可是打人者毫无顾忌,打在小孩子身上也不在乎。旁边地上有一根扁担两个桶,一个桶已经倒了,鲜活的泥鳅鱼在地上乱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