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银钱拮据所迫,刘谨找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可刘璎首先提出了家族安危的问题。刘璎这么说也带有劝阻的意思,毕竟箭杆也沾兵器的边,他当初写在文稿里考虑的未必全面。对于安全,他们父子二人倒是有共同的认识,都没有昏头。

现在刘家织造的布匹供不应求,只是生产规模太小,刘家只有大小三家作坊,十几部织机,因而产量有限。

作为现代人的刘璎知道纺织业的重要性。作为现代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它提供了动力。把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出现了蒸汽机驱动的纺织机械。由于纺织产品的大众化,市场宽广,从而催生了大规模生产的现代工业。

纺织业是第一个进入工业化的产业,由此可知其市场潜力巨大。

在此还要三言两语的科普一下纺织业,作为常识应该大概知道它是怎么回事。

从原料说有棉花、羊毛、蚕丝,现代里还有化学纤维。我们就以最主要的棉花纺织为例给予说明。

棉纺业分四个主要的工序,就是轧花、纺纱、织布、印染。不管怎么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这四步。专业化高的可以按每一步来建专门的工厂,比如有轧花厂、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

棉田里采摘下来的棉花叫“皮棉”。轧花是把皮棉里的棉籽去掉。这不是手工的,不是一粒一粒地摘除棉籽,而是有轧花机。中国在宋代、元代就有轧花机了,与现代不同,那时都是人力机械,整个机器都是木料打造的。古人也很聪明,可不要小瞧了。

纺纱是把棉花纺成纱线,很多人都见过纺车,它就是最老的纺纱机械。最简陋的纺纱设备是纺锤,那是一根筷子似的木棍,底部安装一个圆形重物,一般用大的铜钱。手一捻,就转起来了。手里抓一团棉花,利用纺锤的旋转纺成纱线。

为避免啰嗦,织布和印染就不解释了,相信读者都知道,没见过也能想象出来。

也不要觉得机械多神秘,人类从穿衣服那天起就有织布机。因为没织布机就没有布,布匹不是手工一线一线能织出来的。

最老的织布机什么样子?

一端绑在腰间,另一端用双脚绷直,手拿梭子,这就是最简单的织布机。

织布机是纺织的几个过程中最复杂的机器,我们故事所处的时代里已经有了非常复杂的织布机,能让外行看得眼花缭乱。

古代的中国是农业经济社会,其特点是闭塞、自给自足,反应到纺织行业里就是小而全。从原料皮棉,到生产可以做衣服穿的布匹,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四大工序,都在自己的作坊里完成。甚至销售布匹的商店都是自家的。

刘家的三个作坊就是这样的。可是刘璎知道,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刘璎对他父亲说道:“咱家的银钱不足,的确应该想办法,孩儿想知道我家的织造作坊还能不能再扩充呢?比如说添加更多的织机,购买更多的棉花,从而增加出产布匹。对原有的作坊扩大总比开辟新产业方便快捷吧?”

按刘璎的想法,刘谨已经尝到了布匹生意的甜头,扩大生产应该是比较好的办法。但是刘璎真的不了解此时此地的具体情况,只能试探着提问。

刘璎不知道具体的经营情况,可是当家的刘谨很清楚,并且知晓本地的实情。刘家不光是此地有名的乡绅,刘谨还是南田的商会会长呢。

刘谨说道:“璎儿想扩大产业,可是这也不容易,这织造行当也不是咱家想怎样就怎样的,还有乡邻好友的关系在里头。不要说处州,仅仅青田县做织造的何止几十家呀。我们南田也有七八家,乡里乡亲的互相都熟悉,有的还套着亲戚。就拿采购棉花来说,各家收多少?价格如何?都是有照应的。为父我还是南田的商会会长,更要守行规。咱这里出产的棉花少,由于战乱断了商路,几年了,外边的棉花进不来,乡里县里棉花都欠缺,咱家怎好争抢呢?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这不是结怨与乡邻吗?所以扩大产业断不可为!”

刘璎有些吃惊,怎么会这样呢?他问道:“难道说咱们这儿出产的棉花少?不够用?”

刘谨说道:“从前不这样,正常年景有商旅流通,可以从北边转来棉花。可这些年不太平,长途贩运不易,这棉花就不够用的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