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回到家里,刘璎对刘诠说道:“三叔,要保持今天的情况,保证以后总有好的火药使用,那就要立规矩,不但火药作坊要立规矩,对炮手们的操作也要立规矩。”

刘诠说道:“对呀,没规矩就不成方圆,你也帮我想一想,拟出几条军规,可是还要有奖有罚才行。”

这一次的改进成效不小,当然也付出了代价,那就是火药的成本提高了,同样是三门炮,作战的消耗加大了。

可是刘璎还知道,旧式火炮火铳的根本弊端还没能解决。比如说,遇到风雨天气,这些火器就全部不能使用。这个局限性很严重的,作战的环境岂是可以选择的?难道风雨天气敌人也停止进攻吗?

要想彻底解决,就要使用现代的枪弹、炮弹,最关键的是需要撞击引发的底火,也就是特殊的击发火药。当然也需要有加工子弹炮弹的机械加工能力,这需要一整套现代化工业设备,目前的加工水平完全不可能。

比如说,如果有击发的底火就可以制造地雷,这比制造炮弹容易的多,并且杀伤力极大。古代的炮弹就是个实心的铁球,打到谁纯属于倒霉蛋。地雷爆炸就相当于现代的炮弹爆炸,威力了得。

刘璎能想到这些,可现在都做不到。

可是也有能做到的,刘璎每一次看护庄队的训练都看到听到他们使用的号角,一般都是螺号。就是特大号的海螺壳子制作的,一吹就呜呜地响,但是吹不成调子,没有现代里军号滴滴答答的调子。其实这是很容易解决的,刘璎就画了个图样给铜匠让他们照样子打造。

古代里制造铜管要锻造成铜片,然后卷成管子。铜匠用了很长时间,制造过程是麻烦一些,可总算是造出来了。

刘璎看着这把军号也蛮像样子的,外观整齐,擦得铮亮,不过手工打造的东西有些粗糙,并且明显分量重一些。

现在刘璎没住在老太太的院子里,工匠送来军号的时候他父亲刘谨就看到了,于是就问道:“这东西像是个喇叭,这么奇形怪状的,不过看着还顺眼。是干什么用的?”

他说的奇形怪状是看到管子盘绕的两圈,这个喇叭就很短小。古代也有类似的号,因为长长的管子是直的,所以就很长。

刘璎解释道:“管子盘绕起来不影响使用,短了携带方便。这是一把军号,是儿子设计给家丁队用的。现在就可以试一试,应该比螺号更好。螺号没有调调,就是呜呜的一个音,要想让号音表示不同的意思就很难。如果这把军号能吹出不同的调调,就可以按军令需要,编出号谱,便于传达不同的命令。号音传播的远,在混乱嘈杂的战场上比用嗓子吼叫强多了。”

“嗯?能吹出调调吗?你吹吹看。”

刘璎把号对在嘴上,憋足了劲使劲吹,有点声音,但不是号音。刘璎很尴尬地说道:“我还不会吹,要吹响它还需要技巧和熟练,所以还要试验几天。”

刘璎不是音乐爱好者,当然就不会吹号,可是他知道正确的号音是什么声音。他也知道那么几个调,在军队里混过几年义务兵,还是知道几个号谱的,什么起床号、集合号等等,特别是冲锋号声那更是尽人皆知。

刘璎说:“要教别人吹号,我得自己会才行,所以我得先练好了再说。”

刘谨只是呵呵一笑,他全当是小孩子好玩了。

于是刘璎拿着这把军号天天练习,哪怕只吹出一个调调也行啊。号的音量很大,他尽量找没人僻静的地方,所谓僻静处就是后面的花园子,可还是难免惊动家里的人,很多人都听到了,有人问他就不能不解释,为这事刘璎挺烦的。

兴趣最大的是刘珞,小孩子嘛都好玩,也喜欢新鲜物件,最初的几天他总是跟着,也拿着号胡乱吹。

成年人中刘诠是最有兴趣的,不但追着问,还跟刘璎一样试着吹。吹军号是需要用力的,刘璎今年才10岁,可是刘诠今年19岁,正当年啊,因此,他学的比刘璎还快,不但吹响了,而且号音嘹亮。

刘璎虽然自己不会吹,可是能给他三叔讲解,告诉他怎么吹出调调来。

专业地说,别管什么乐器,首先要定调,什么调调的。对这个刘璎知道,但他不是音乐家,现在也没定调的工具。管他什么调呢?能吹响就行。

刘璎告诉刘诠说:“三叔,我不懂工尺调,它是个什么音我说不上来,但是我猜想这把军号能吹出好几个调调,三叔可以试试。”

现代里记录乐谱有五线谱,有简谱,每个音有唱名,就是“都来咪发。。。”。这些都是西洋来的,在古代中国用的是“工尺谱”尺,在此读音“车”,美个音阶的唱名发音刘璎也不知道,工尺谱写出来的样子非常接近于日文的外观。也是很专业的,刘璎当然不懂,可是他也不能用“都来咪发”呀,所以难以说清楚。

实际上军号可以吹出八个调,低音的,中音,,高音,,。当然这是需要技巧的,水平低的能吹出来的音就少,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

刘诠鼓起腮帮子使劲吹,真不错,他吹出来两个不同的调。虽然音质很差,但是刘璎特别的高兴,因为他知道:能变调就说明军号成功了。

en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