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璎一行人在岛上考察,他们来到了珍珠湖。
因为是春季,到现在还没有一场像样的雨,所以湖水就剩下一个小水洼,就像上次刘璎看到的那样。这条小溪的入海口在岛屿西侧,珍珠湖以下的河道当然也是干的,一滴水都没有。
纵观这个山沟,不是很大,但是在这个岛上已经是比较开阔的了。更关键的是它的地势低洼,其间一条有小溪,所以才能形成湖泊。小溪的出口处比较狭窄,目测只有一百多米。
刘璎指着出口处说:“张先生,我打算在这里修建一座拦水坝以太高水面增加湖水存储量。然后修建引水渠,一条渠向南,到了海岸再向东把水引到我们的营地。另一条向西,沿着小溪的河道,引到西边的几个村庄。你看这个办法是否可行呢?”
张半仙答道:“有人言大少爷聪慧睿智,今日所闻果然不假。对您的想法我很佩服,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此处的珍珠湖很小,可是,若如您所说,这个小小的湖就可以造福于岛上的民生,其功效不可估量。特别是您首先想到的是岛上普通渔民,此仁爱之心让我感佩。对于这里能不能修筑水坝还要仔细测一下才行。”
刘璎问:“还需要测什么?”
张半仙:“大少爷您看,南边的坡比北边矮很多,我们眼睛看着是山坡,可是未必眼见为实,错觉也会常有。所以就需要测量。”
哦,刘璎觉得他说的似乎有理,于是再问:“张先生怎么测量?现在可以吗?”
张半仙:“可以,东西我都带着呐。”
说着他拿下背着的包袱,打开,里边东西真不少,看着杂七杂八的。他拿出一个铜制的小盆,大小像个大号的碗,只是造型古怪,上面还有很多图形文字。刘璎看不懂,看着像是八卦易经什么的,就是觉得很乱,神叨叨的。
张半仙对刘亚辰说道:“刘管事,找个人拿它到那边装满水。”
湖底还是有水的,只是很少,像个水坑。
小雨自告奋勇拿着铜盆去打水了。
张半仙又变戏法似的拿出三节木尺,木尺上油漆着不同的颜色,看着挺花哨,木尺头部带有机关,可以卡住连接在一起,三节木尺连起来竟然有六尺多长,比人还高。
张半仙又说:“使一个人拿着站在那边出口的河道上,就这样拿着。”
说着,他自己做个示范动作,就是直立着木尺。
一个壮丁接过来木尺,张半仙指导他怎么拿着。张半仙对壮丁说:“你站在那边要看我的手势,我向左边指你就朝左边走,指右边就向右走。如果我向上指你就举起来,向下指就放下来。记住啦?”
“是,记住了。”
到此,刘璎一下子就看明白了。他是现代的人,当然见过有人支着三脚架,上面有个像是望远镜的东西,远处还站着一个人手拿标尺。张半仙的木尺就是标尺。
三脚架上的仪器叫“水准仪”,也叫“水平仪”,那个标尺的学名叫“塔尺”。
张半仙的这套东西可以用来测量两个地点的高度差。真没想到,中国的古人也这么聪明,只不过都被神鬼似的说辞掩盖着。原理相同,所差的就是测量精度了。张半仙这套仪器太简陋,精度当然就很差,可是总能拿出一个科学可信的数据,这要比用眼睛看科学的多,准确的多。
小雨端着铜盆,水打来了,张半仙说:“大少爷咱们到那边看看。”
说着他就前头领路,向湖的南岸一侧走去,小雨端着铜盆跟着。珍珠湖不大,没多远就到了地势比较低矮的位置。
张半仙左右张望似乎在找什么。刘璎已经明白了他的测绘原理,能猜到他想找什么?他是在找一个支撑,把铜盆放上去以便观察测量。可是这湖边石头少,再者说,哪有那么合适的石头给你用?要砍树桩没工具,总不能把铜盆放到地下,张半仙趴在地上看吧?
于是刘璎说话了,他说:“张先生,用铁铲堆起来一个土堆行不行呢?”
张半仙转过脸来,楞楞地看着刘璎,面无表情,半张着嘴也不说话。他真的是惊呆了!大少爷才十岁的一个小孩,他怎么知道我在找什么呢?莫非神人?
只是一愣神的功夫,张半仙立刻改为双手抱拳,躬身大弯腰,一个大礼参拜的样子摆在那里。
这倒是让刘璎措手不及,有点慌乱。
“张先生这是怎么了?何必如此啊?”
刘璎边说边侧身让过,是不敢受礼的意思。
张半仙说话了:“大少爷莫非天神下凡?您是怎么知道我需要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