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州的家丁队的头是钟靖安,他还没过来,这边的家丁就暂时由刘亚辰兼管。再者说,刘亚辰现在是岛上最大的头目,当然也要管家丁的事。

刘璎说:“将来这岛上的家丁队与大陆上的不一样,所以应该改个名字,不叫家丁队了,从现在起叫护卫队吧。”

刘亚辰:“是。”

刘璎又说:“咱们的家丁一直没用补子,到这边就正规一点,做个补子吧。”

刘亚辰问:“请大少爷示下,我们该用什么字?”

刘璎说:“用护字吧。”

刘亚辰有些犹豫,他说道:“大少爷,战袄上没见过护字啊?怕是别人看不懂,不会出了误会吧?”

刘璎笑一笑说道:“咱们在岛上,又不去大陆,独树一帜也未尝不可。就这么办吧。”

“是,我马上办。”

他们对话中说的“补子”是什么?

看古装电视剧中官服的前胸后背都有一块方形的绣花图案,它是用来表示官阶身份的。这方形的绣花图案并不是直接绣在衣服上,而是单独的一块绣花布,缝补在衣服上的,所以它就叫“补子”。

高级官吏的补子是皇家的工场做的,就是内务府,当然也可以自己做,自己去买。低级官吏就自己解决。因为有这个需求,市场上就有专门做补子的,专营嘛就会做的好。

当兵的军装也是一样,前后都有个圆形的大字,写着“兵”、“勇”、“卒”等,这东西也叫补子。不过士兵的补子一般都不是绣的,而是更简单,更廉价的。字是用深颜色的布剪裁的,缝在白布上。因为士兵成千累万,或者几十万,如果用刺绣的补子要多少钱啊?成本不能不计算。

古人的衣服开襟大多在右边,就是右衽。明代的官服就是右衽的清代的中开襟,所以前后加个补子都是整块的方形。可是士兵的军服都是正中开襟,于是前面的补子是一剪两半,左右襟各一半,后背的补子是整个的。

军服为什么中开襟?

因为古代的军服只有一件上衣,都是长衣襟,就是长衫,这是为了降低费用,所谓军装就这么一件衣服。可是士兵需要奔跑,那么衣服的下摆就要前后都开衩,减少对运动的阻碍,而中开襟的下摆自然是开衩的。这就是军服都中开襟的原因。当然高级军官的礼服除外。

。。。。。。

刘璎说补子上用“护”字,咱们很好理解,因为叫护卫队嘛。可是刘亚辰不理解,这又是为何?

因为古代军服补子上的字也是很有讲究的,各有含义,不是随便乱写的。所使用的字很多,我们就说几个常用的。

先说“士”。战袄上缀个“士”字表示他是高等级的士兵,是军队中的精锐,比如皇帝的侍卫,主要将领的护卫等,这有点像现代特种兵的意思。

“兵”,这表示是国家的正规军士兵,是吃皇粮的。

“勇”,属于地方军或民团之类的士兵,非国家编制或后备役。最有名的是曾国藩的军队,它是民间士绅临时组织的军队,国家也不会给他们粮饷,战争结束后就要解散。

“丁”,一般是非战斗人员,比如车夫勤杂之类,也可以是土财主家的护院。

按说刘家的兵应该用“丁”字,但是刘璎偏偏取了个“护”字,他是想别具一格。当然也不敢犯忌讳,“兵”“勇”这类字他也不敢用。

刘璎觉得招的兵太少,他对刘亚辰说:“马祖岛上人口多一些,可以派人到那里招壮丁。”

刘璎现在想到的是那一艘即将下水的军舰,要尽早为它准备好兵源。

其实北竿岛上的渔民也有数百人,为什么招收士兵那么难呢?

招干活的壮丁和招收士兵不同。古代招兵有个不招收独子的原则,除了个别情况,历朝历代都遵守的,包括像朱元璋这样的军阀,他也不能把独子抓来当兵。这似乎是一条人道的底线,也是因为古代战争残酷,伤亡太重的原因。

现在招来干活的壮丁不少,可是符合士兵要求的就不多了,除了身体、年龄等条件,独子不当兵的原则也是原因之一。这规矩刘家也不得不遵守,否则会招人骂。

刘亚辰回答道:“大少爷,我们在本岛西边渔民聚集的地方已经建了商铺卖日用品,并且兼管土地和招收壮丁。在马祖岛我们也准备建立商铺,到商铺建好时从马祖岛招收壮丁就方便了。”

刘璎:“如此安排甚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