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拉刀的办法完成了炮膛的加工,这是很关键的一部,意味着在北竿岛上形成了一个先进的工业基地。这个基地有此时最先进的冶炼技术,特别是金属加工技术绝对可以说领先全世界。现在所差的就是动力了,刘璎知道,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现代工业的起点。
可是刘璎更知道,钢铁业和最基本的机械加工能力是蒸汽机的基础,没这个基础造不出来蒸汽机。
其实蒸汽机原理中国古人早就知道,风箱就是。风箱是利用往复运动的活塞推动空气流动,而蒸汽机是反过来,是利用有压力的蒸汽推动活塞。所以风箱和蒸汽机的原理是一样的,它们一反一正。
。。。。。。
炮筒子做好了,其他的就容易了,炮的总体结构与老式火炮变化不大,按老办法制造组装即可。到了八月底,作为实验的三门炮组装完成,可以做实验了。
造大炮的目的是武装苍龙号等战舰的,可是船队出去了,岛上也没有大船,小船上可是不敢用这么大的炮,对于小船来说大口径火炮的后坐力是破坏性的。于是只能在陆地上实验。
说到大船,福州船厂里造的一千料商船预计这个时候完工,可是它还需要做试航,现在还不能用。
好在海岛上绝大部分都是荒野,没有村庄,找个打靶的地方还容易。
这三门炮的外观与此时的大炮区别不大,只有行家能看出细微末节的差别。
大炮都很笨重,每一门炮都有两匹马拉着,在道路上走并不吃力。懂大炮的人能看出来它们的重量还是比较轻的,与同口径的老式火炮相比显得轻便很多。
车轮都是同样的铁车轮,但是轴承部分加工精细,运动起来很灵活。同样的是炮筒子上有横轴,是调整射击仰角的。老式炮调整吃力,这些新炮明显是加工过的,同时轴刚好在重量的平衡中心,炮手调整起来很容易,调整好角度用螺栓固定。左右方向的调整靠移动大炮的轮子。
还有炮膛就不用说了,是非常规范的,这是独特之处。
炮筒子的侧面增加了准星照门,旧式大炮没有这个东西。准星照门是要通过实验调整的,现在它还没有校准。
到了选定的靶场,卸下马匹,三门大炮摆开位置,前方一里多500米的远处有标靶。靶子很大,是用席子制作的,高一丈3米,宽两丈。从靶子这么大可以知道,刘璎对炮的准确度的期望不高,小了怕打不着。不过即使是这样的准确度,海上作战炮击敌人的船只还是够用的,船只怎么也比这个靶子大多了。更远处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还有哨兵,以防止有人进入危险区。
工匠们都知道今天试验大炮,于是来了很多人,这地方没外人,都是刘家雇佣的工匠,制造新大炮的事他们都知道,因此就没什么保密的。再者说刘家有了好的大炮,别人早晚也会知道的,特别是敌人,双方一交手吃几发炮弹就知道厉害了。
今天的炮手们也特别的兴奋,他们见过各种大炮,今天看到新炮已经是爱不释手了。还有哪些炮弹,都是光溜溜的闪亮,特别的规矩,炮手们都想试一试。
除了炮手,其他人都站在远处,不准靠前。刘璎带着岛上的几个有头有脸的人也站在远处观看。
今天是钟靖安亲自到场指挥,钟靖安是岛上护卫队的队长。他旁边还有杨六军,杨六军是刘家的家丁队的队长,是随着刘家从老家过来的,现在大部分家丁都在岛上,于是他也在。家丁队还有一个副队长,是范七勇,他还在福州。
钟靖安命令实验炮击开始,炮手们开始装药、装炮弹。随后很快炮就打响了,接连轰轰的三声炮响,炮弹呼啸而去,众人看靶子没变化,炮弹打到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人们有些失望,也互相议论着。
过了一会,远处山坡上有人晃动旗子,双手各执一面旗子,这是旗语通信。
炮阵地上的一个士兵跑过来向刘璎报告,说:“第一次装药射程差二十步两里。”
一步等于1。6米,为简约计算我们采用1。5米。20步等于30米。所以差20步两里就是970米。
此时150毫米的大炮能打两三里,但是刘璎知道,这一次装药只有一半的药量,这是刘璎制定的实验规程。做实验嘛就得考虑各种情况,最首要的就是看炮筒子的强度,装多少火药能炸膛,因此装药量是一点一点添加的,初次炮击装药最少。
装一半的火药射程接近两里,成绩已经很好了。上次展七雄与海盗炮战,海盗的炮不就打一里多吗?
刘璎说道:“告诉你们钟队长,继续实验。要注意安全,开炮的时候,除了点火的,其他人都要蹲下,并且尽量远离炮位。”
其实点火的炮手也能躲的远一点,因为刘家的炮普遍采用了点火盒子,新炮也不例外。火炮的点火盒子是用绳子拉动的,只要绳子长一些就可以了。
现在是实验射程,看看能打多远,并没有瞄准靶子。不知道的人看靶子没动静,心中难免失望,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实验的章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