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脚步声,缓慢而有节奏。

有点驼背的老吴,和往常一样,拿着扫把,要么打扫杂物,要么整理架子上的档案。

看到宁兰君,他打了声招呼:“宁状元又回来了,今儿个不是回家休息吗?”

放下手中的档案,没什么心情的他,原本打算着随便说一句,转身离开。

可目光停留在老吴身上的时候,改变了主意。

他问老吴:“吴叔,在这衙门里干了多少年了?”

或许没想到宁兰君会这么和他拉家常,老吴扫把停在手中,慢悠悠的说:“有些年头了,18岁那年,和你这般大,科举不中,进了衙门谋个差事,想来四十多年了。”

“县衙那边的事,老吴你知道的多吗?”

“那得看什么事了,我记性还好,大多数事都能记得住。”

宁兰君抱着试试的想法,问老吴:“那你可知道一个叫杨侃的县令,就是那杨公庙里供奉的那位。”

老吴一脸沉思状:“我想想,杨侃,哎哟,还是有点不太记得……”

本没报什么希望,宁兰君也不准备难为这花甲之年的老人家了:“吴叔,那你老忙着。”

“人我倒是不太记得,不过档案我找找。”

刚走到门口的宁兰君停下脚步,回头走到老吴身边:“真有档案?”他找了一圈没有啊。

“找找试试。”老吴放下扫把,走过去打开一排柜子,在柜子后边的墙壁上有暗格。

老吴打开暗格,从里边拿出了一整套十几本线装书。

满脸惊喜的宁兰君走过去:“你老还留有一手呢。”

老吴眼珠子贼溜溜的往门外看了看:“官府不定时的都会销毁一些档案,那些重要的,或者牵涉巨大的,是找不到档案的。当年,我找了些紧要的,抄了一部分留下,说不定后来之人用得着。”

“销毁档案?”宁兰君不解。

老吴小声给他解释:“历朝历代皆如此,上边的事,我这糟老头子,哪能想那么多,谁知道销毁那么多档案和资料是什么用意。”

老吴拍了拍灰尘,将线装书给了宁兰君:“躺在那暗格里好多年了,你收着,指不定我哪天两腿一蹬就走了,躺在里边白瞎了。若是对你有点用,哎,也算当年不白费那么多功夫了。”

宁兰君找来包裹,将那些线装书包好:“你老立了大功了。”

老吴咧嘴一笑:“什么大功不大功的,快死的人了,有啥用哟,去忙吧。”老吴挥了挥手。

宁兰君拿着包裹离开,光明正大的走出奉天司。

这种情况很平常,没人注意,往日里宁兰君也时常往家里拿卷宗和档案,不仅不会有人在意,还会认为你够拼。

宁兰君匆匆回到小院,关上门,走进屋里,将那些线装书拿出来。

一页一页的翻着,果然有了杨侃的准确资料。

杨侃,金华县人,建安25年状元,中状元那年杨侃20岁。

建安40年,杨侃被贬,成为金华县县令。

嘉明元年,杨侃在金华县自杀身亡。

现在是嘉明41年,也就是说杨侃自杀发生在40年前,嘉明帝刚刚即位的那年。

为何自杀,这份档案里,只有寥寥数笔。

嘉明元年那年,发生了一件大案。

金华县两万儒家学子造反,被尽数伏诛,史称嘉明首案。

杨侃上书,说此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背后大有隐情,希望陛下从新调查。

不到半个月,杨侃被罢官,一个月后自杀。

看完了档案资料,宁兰君坐在椅子上,长出一口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