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辞一大早就出了门。

她有几日没见过卫昭,心里不安稳,又因为那些传言,不敢再直接去他家中。

从前总是安慰自己,卫昭于她不过是萍水相逢罢了,相处时间久了,与她的阿弟也并不相似,也不必总时刻上心。

可想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这几日忙着抄书,又抽空去了县城一趟,如此也有五日了,竟连一点卫昭的消息都没有,平时也没碰过面。

就有些担心。

清辞也不很清楚,卫昭听到村里的流言会是什么反应,是相信呢还是不相信?

毕竟在外人看来,她是位小少年。

年纪正当好的未婚少年,总往人家家里跑,确实可疑。清辞自己知晓,她只是可怜卫昭,又因为卫昭帮了几次忙,就想对他好。

可这话说给旁人,他们相信吗?

他们自然是不信,不然也不会有流言传出,或者说,他们相信,但仍当成不相信的来听。

其实,这也是无妨的,毕竟对清辞来说,比起语言,她受到过比这要沉重千倍百倍的痛苦。

可是对蒋氏,亦或是卫昭呢?

蒋氏自是不必说,从与她接触几日便能发现,她是个脸皮薄性子又和顺的女子,这样的人,往往几句重话,就能让她们羞愧得自责万分。

她的身体还不是很好,听到外面那些话,病情会不会加重呢?

若是加重了,卫昭又该难过了。

出了这样的事,清辞自认为她要负全部的责任,如果她不整日跑去,也不会被传那样难听的话。

她整日扮作男儿,即使蒋氏与她差太多年龄,也该有避嫌的意识。

可她没有做到。

卫昭也该是讨厌她了吧,不然怎么会连面也碰不到了呢?像是故意躲着似的。

清辞想了好多,慢慢垂下眼,没了力气似的,连步伐也变得缓慢且沉重。

她拨开眼前的杂草,往林间深处走。

卫昭每隔几日,会来这里砍柴。

夏季的风吹的人发热,清辞走了几步就大汗淋漓,她就停下脚步,将衣袖挽到了胳膊肘。下袴她没挽,全是杂草,打在身上像刀割。

又往前走了几步,碰见了同村来砍柴的人。

“孟辞也来了。”孙同安是屠户,四十来岁的中年男子,瞧着比清辞要高壮两倍。

清辞点点头:“嗯。”

孙同安就嘱咐她:“你这身板也太瘦了,往后娶媳妇要吃亏的,多干些活锻炼锻炼。”

孙同安眉毛粗矿,说话粗声粗气。他腰上别着把斧头,肩膀上扛着几捆柴火。

清辞就有些害怕,“我身板虽然不如你强壮,但力气也不小。”

孙同安听了大笑了几声,又道:“也确实,卫昭那小孩瞧着瘦瘦弱弱。我今早到林间,他已经在了,还砍了许多,那么小个人,才到我腰,抱着那么大一捆柴,我都怕他摔倒,他走的却稳稳的。”

“卫昭还在吗?”

孙同安指了指后方:“还在哪儿呢,都这个点了,砍柴的都到了,也该走了,你下次可要早些,不然地下的树杈也拾不到。”

清辞忙点点头,小跑着去了前方。

卫昭果然在那儿。

他应该是来回了许多趟,这次只怀里抱着几根长长的树杈。他低着头,看着脚下,走的快又稳。

这才几日不见,他就瘦了许多。脸颊刚养出的肉也没了,显得那双眼睛大大的,却无神。

日光透过林间落下斑驳的影,他的身上也斑斑点点的,被日光照亮的眼睛,越发黑,没什么感情似的,周身阴沉沉。

他心情肯定差到极点。

清辞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刚想出声叫他。却见他脚下一个不稳,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猛地摔在地上。

她还没上前,卫昭已经快速地爬起,连身上的杂草都没拍,抱起树杈继续往前走。

同村来砍柴的人,瞧见这一幕,就笑了。

刘秀才在村里的风评很不好,连带着卫昭与蒋氏,在村里人的眼里,也变得不那么讨喜。

他们在背后,时常以取笑刘秀才没亲儿子,只有一个捡了别的男人不要的女人做妻子,还附赠一个不姓刘的孩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