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九年七月。

在通往凤阳县的官道。

一辆马车正摇摇晃晃的前行。

“爹,往前再走二里,就到凤阳县境内了,最多小半天时间,咱们就能抵达凤阳县城。”

马车内,年仅十七岁的朱棣,拉开窗帘朝外面看了看,然后回头对着马车内一年约五旬的中年说道。

而这中年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此时的朱元璋虽然年近五十,但面容却饱经沧桑,眉间因为忧思,早就形成了一个川字。

从大明立国至今,已经有九年时间了。

这九年时间里,头三年一直在打仗,驱赶蒙古人。

等到终于把蒙古人赶回草原后,朱元璋才真正将重心放在了休养生息,恢复民生。

经过了六年的励精图治,天下民生逐渐稳定,大明国力开始稳步增长起来。

这本是好事,可是很快朱元璋就发现,大明的这些官员开始不安分起来。

贪污受贿,欺瞒下,欺压百姓的事情不断出现。

这无疑让朱元璋的心中蒙了一层阴霾。

要知道,作为贫民出生的朱元璋,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早在洪武四年的时候他就下旨‘自今犯赃者无怠’。

洪武八年,他又下令,犯赃罪的官吏一律贬谪到凤阳屯种。

随后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朱元璋就发现,在凤阳屯种的官吏就接近一万人,其中大部分为贪官。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大明开国才几年啊,这些贪官就像是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冒出。

这股风要是不及时扼制住,大明的官场,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他根本就不敢想象。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有了彻底整顿吏治的想法。

就在个月,他收到了御史弹劾凤阳县县令朱桓,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官商勾结的奏折。

初见这份奏折,朱元璋极为火大。

凤阳县县令朱桓,他是知道的。

朱老太爷的儿子,他还亲自见过,是个不错的孩子。

有这过目不忘的本领,从小就被朱老太爷全力培养。

八岁就成了凤阳县有名的神童,年少老成。

十一岁,就过了乡试,被前任凤阳县令看重破格提拔为主簿。

不过十二岁就被举荐为凤阳县令。

当时朱元璋还因为朱桓的年龄斟酌过。

只是,朱元璋一想到朱老太爷对他的恩情。

再加当时他心系北伐大业,也没工夫细想所以就批复了。

当然,为此朱元璋还特地从其它地方调任了两名有能力的主簿和县尉辅佐朱桓。

在朱元璋想来,朱桓还是不错的,能培养成才的话,也算为他们老朱家培养出了一个能臣。

而且有他调去的主簿和县尉在,不至于让这孩子犯下什么大错。

就算这孩子真的不是当县令的料,等忙北伐的事情,再换人也不迟。

这一晃就是九年时间过去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