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码头边缘某栋不起眼的农家院落中,住着一伙奇怪的人。
这些人除了一位面白无须的中年男子及一个小女孩,剩余的都是青壮。
如果有人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整日里不做事,只在通州码头及县城周边闲逛。
堂屋内,几个人正聚在一起说着什么。
“方公公,突然来了一伙闯贼,两百多人,看着颇为精锐,只不过似乎都是些女子。”一名汉子对坐在上首的中年男子道。
“都是些女子?”方正化听了皱眉,旋即道:“闯贼中女子领兵的只两個,一为那李贼婆娘高桂英,一为河南贼首红娘子,来得多半是这两人的属下。”
另一书生模样的人问:“可知道她们来做什么?”
汉子道:“那些女兵正在城外扎营,警惕得很,我不敢靠近。”
不敢靠近,自然不可能打听到人家为什么来的。
“这通州越来越危险了。”书生忍不住道。
一年轻的高大男子闻言怒目,道:“刘孝廉,你这话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没完成陛下遗命便想走?”
原来这一伙人就是受崇祯密诏,留在通州码头等待与朱媺娖汇合的方正化、刘孝廉等人。
除方正化外,他们都算不上什么大人物。
事实上,即便是方正化,也只不过是司礼监的十数位秉笔太监之一,并不引人瞩目。
所以,在大顺军攻入内城后,他们便各自隐匿了起来,在大顺军对进出城者盘查较松的那几日乔装混出城,来到通州码头汇合到了一起。
只是他们在这边已经等了有十来日,却依旧没等到朱媺娖。
再加上刘孝廉等人原本对崇祯让他们辅佐一个公主就心存疑虑,自然免不了生出别的心思。
比如刘孝廉,就提议众人尽快南下,一则是将京城里发生的事传过去,二则是协助南边抗击伪顺,乃至北伐夺回京城。
后加入团伙的李若琏之孙李振武则提议寻找三位皇子,然后护皇子南下继位,再图谋北伐,消灭伪顺。
但方正化、高胜奇及四名崇祯的贴身护卫都认为应当以完成崇祯遗命为主,刘孝廉、李振武也不想脱离这个临时团伙,便我在通州码头等待起来。
听了高胜奇的话,刘孝廉淡淡道:“陛下遗命我们自是要完成,却不该在通州死等。
且不说公主如何从闯营脱身,即便是能,焉知她不会流落到别的地方去?
我等唯有南下,寻找南京朝廷帮助,才更容易找到公主。”
李振武脾气不像高胜奇那么火爆,此时紧皱着眉头道:“如今公主、皇子我们一个都没找到,在此坐等确实不妥,不如冒险去京城打探。”
高胜奇执拗道:“陛下让我们在此以印记等待公主联络,必然是有原因的!”
刘孝廉冷笑,“陛下的安排未必就是妥当的。”
显然,刘孝廉心里对崇祯皇帝是有所不满的。
一直未曾开口的方正化这时才忽然道:“刘孝廉要诽谤君父吗?”
秉笔太监相当于太监中文化最高的一撮,辩论起来刘孝廉这个举人也未必是对手。
何况方正化占着理(礼)。
可刘孝廉却也并不真心服气,仍是淡淡道:“不敢。”
高胜奇瞧见刘孝廉这样子就来气,觉得大明就是败坏在这些读书人手里,当即就要张口臭骂。
去听外面有人快步奔来,推门而进,满脸喜色地冲众人道:“公主来了!”
来人是尊奉崇祯密诏的四名侍卫之一,李成。
四名侍卫负责轮流监看他们在码头所留下的记号,今日正是李成看守。
闻言其余人皆是一愣,方正化却已起身,急问:“是看到联络记号,还是见着公主本人了?”
“都见着了!”李成道,“我看着公主在我们所留记号旁加上接头记号!不过···公主身边还跟着几个女子,带着刀剑弓弩,不似寻常人。”
高胜奇道:“公主身边有人保护有什么稀奇的?你怎么没把公主接过来?”
刘孝廉道:“他最好都没有跟公主接头——诸位,恕我直言,公主前番陷在了闯营,即便来与我们接头,可实际处在什么境地却未可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