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林收回了视线,转头走回了泰坦号:
“,开始铺设基地吧,我们要殖民、、三颗类地行星。”
这三颗行星都处于格利泽667的宜居带上,它们之间的距离都非常接近,并且没有接近它们都洛希极限。
如果有大型星体砸向了其中一颗行星,并且使它产生了极大的轨道变化,只要达到了其中两颗行星的洛希极限,这三颗行星都要就此陨灭。
阮林下令道:“,先开始铺设基地,随后进行星球环境改造装置量产,生产完成后投放至另一半球以及另外两颗行星!”
这三颗岩石行星的平坦地域非常少,顾及不到之处,只能采用该装置进行改造了。
代价仅仅是等待几十年。
只付出时间的代价,是阮林最愿意承受的。
行星级驱逐舰中的机器人开始陆陆续续登陆地表,它们将在这一片区域进行暂时的地貌改造,随后建造起一座座基地。
假如有几十亿台机器人,进行三颗岩石行星的地貌改造也是极不现实的,它们可不是小行星。
阮林将此次计划命名为千年计划。这个恒星系就是几千年内自己的“家”。
“,你的计算力全部用于行星改造计划上,我自己将攻克量子光子计算机。”
阮林的意识重新回到了泰坦号中,自从离开太阳系后,泰坦文明的量子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便没有停止过。
地球时代的人类主要偏向于量子计算机的研究,主要因为光子计算机的光源效率过低、体积太大、工艺复杂程度高,导致价格过于昂贵,并且光子计算机的光源集成较为困难。
用一个比喻手法便是,量子计算机载人航天火箭,光子计算机行驶于平流层的飞机。
所谓“量子优越性”,即对于特定任务,量子计算机可以飞速解决。
而地球时代的任何经典计算机,运用任何已知算法,都不能在一个可接受的时间内完成。
同时,量子计算机的模拟反推能力,也是其它计算机无法比拟的。
而光子计算机虽然计算能力比不上量子计算机,它的优点主要在于:能以光子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以光硬件代替电子硬件,以光运算代替电运算,并由光导纤维与各种光学元件等构成集成光路。
这便是量子光子计算机,虽然它仍旧需要部分线路,但同时保持着两者的优点。
阮林同时也查阅了地球时期有关资料,在2053年时,就已有人提出了这种设想。
这次的建造并不需要和量子计算一样抠抠搜搜,阮林决定将整个泰坦号改变成整个文明的“大脑”,这次的计算机建成后,泰坦号的内部将被计算机占满。
保护它的最佳手段,便是停泊在天河号内,如果遇到不可化解的危机,可以第一时间启动短距离跃迁引擎。
在阮林的指示下,泰坦号的不远处很快就出现了一座实验室。
但这次实验推迟了4年多才得以开始,收集制造材料花费了一年多,剩余的时间全花费于建造主机上。
看着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阮林终于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