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

乾清宫书房内,朱由检开始处理今日份通政使司呈递上来的奏疏。

拿起放在顶部的第一封,只见上面写着:

“九月乙丑,有五星陨落保定府,火光照地。质明,落赤点于城西北,色如朱砂,长二里,阔一二尺。”

这是钦天监汇报类的奏疏,朱由检扫了一眼,便放在了案桌边上。

各种天象是影响朝政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时代,如果灾害频繁,会被认为是老天爷的天罚。

天子是要挨骂的。

朱由检拿起了下一封,上面写着:“山西太原府代州有一豕,一首二身,二尾八足,目甚大,身无毛,皮肉皆白。”

这玩意,大概是母猪的双胞胎崽子连在一起了吧。

朱由检不禁莞尔。

大明各地的奇特现象,官员都会上疏告知。

也不知道算不算明代版的热搜,仅供皇帝参阅。

这类奏疏不多,每日偶有几份,朱由检很快便看完了。

接下来是各地方呈递的奏疏。

“四川大旱,禾苗减产大半,饥民将起,不能足额缴纳秋粮,如强征,恐激起民变。”

看到这份四川布政使呈递上来的奏疏,朱由检心生惊讶。

在朱由检的印象中,四川不一直都是天府之国,河流网密,物产丰饶的吗。

要是连四川都大旱的话,那北方几个省估计就更难了。

这封奏疏让朱由检想起了造成大明灭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冰河时期带来了极端天气,天灾频繁。

登基十多天以来,朱由检忙得焦头烂额,才发现自己居然忽略了这么重要的事情。

“命各府官员带领百姓修建水利,积极保墒,受灾严重的州县减赋。”

天灾来临,上下一心还是有机会克服的。

最怕的是天灾加上人祸。

那才是要命的事情。

朱由检给这封奏疏批复后,叹了口气,继续处理下一封奏疏。

“开封大旱,飞蝗蔽日,田禾俱尽,哀鸿遍野。”

短短十六个字的奏疏,朱由检倒吸了一口凉气。

又是旱灾,比四川的更严重。

朱由检想象不出“飞蝗蔽日”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但“田禾俱尽”四个字就很明显了。

这特么是连地皮都给这群蝗虫给搜刮了。

开封府今年的收成是不能指望了,但愿不要出现民变之类的事情。

朱由检给这封奏疏批复,命河南布政使积极赈灾,安抚百姓。

连续两封上报灾情的奏疏让朱由检心里很难受。

大明百姓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吃饱饭,不挨冻。

但是现在连这个基本的需要都满足不了。

朱由检觉得自己身为皇帝,担子很沉重。

没记错的话,这些灾情仅仅只是开始,远远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这可是史书上对崇祯末年的描述。

朱由检必须要办法解决百姓吃饱饭的问题。

不然大明江山都没了,还当个锤子皇帝啊。

洗干净脖子上吊得了。

在朱由检印象中,耐旱耐寒的玉米和土豆,这些原产于南美洲的高产作物,此时应该跟随荷兰的商船来到了大明。

得即刻安排人去搜寻这些种子入京师,派有经验的农夫育种推广种植才。

心里做出了决定后,朱由检思绪回到案桌上,又拿起了下一封奏疏。

“山东济南、东昌、兖州下州县二十有八暴雨连绵,水漫田地,禾苗连片掩埋。”

这尼玛……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看到这个朱由检头都大了,饶是有心理准备,也觉得太残酷了。

面前还放着上百份奏疏,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像这样汇报灾情的。

轻飘飘的一份奏疏,背后承载着成千上万百姓的重量。

当政者要是再不作为,不知道还有多少百姓要受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