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些根底,要在这大汉朝廷里当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李儒能一步步爬到如今的太中大夫、秩俸比一千石,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

当然,这也和他本人会看眼色、办事利落加上总能把握住最关键的时间点,屡屡成功迎合上官心意脱不开关系。

不过升官手段归升官手段,这人在公务上还是无可指摘的。

用刘辩的话说,这人就属于那种“有能力,但只有一点点”的大臣。

不过每个能身居高位的人都有自己的本事,李儒擅长抓住时机这个特长就被他发挥的淋漓尽致。

事实上,身为“掌故问应对,为皇帝谋事”的太中大夫,替皇帝提出建议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

只是如今三公九卿尽皆在列,并不是他一个小官发言的合适场合。

不过他还是坚决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因为在李儒看来,自己的提议简直就是一箭双雕!

对皇帝来说,他肯定是不愿意处罚忠臣,寒了忠臣之心的。

所以外放为官,既是一种保护,也是对忠于皇帝势力的一种培养,算是件好事。

对董卓来说,刚入朝堂需要杀一儆百,又不能手段过激。

所以外放偏远战乱之地,对这些惯于养尊处优的京官既是一种威慑,又释放了一丝丝善意,留了余地。

对他自己呢?

既卖好了皇帝,给皇帝留脸,又向新来的朝廷重臣递了投名状,堪称神来之笔。

只是他还不知道,自己这个名字对于小皇帝来说意味着什么。

否则他一定会以头抢地,大呼冤枉。

或者聪明些,干脆辞官不做,直接浪迹天涯好了。

……

当听到程平口中说出那个名字的时候,刘辩的双眼就不由自主地眯了起来。

事实上他不是没想过先把这家伙揪出来千刀万剐再说。

不过一是太忙,二是不好不教而诛,这才放了他一条狗命。

前阵子内外变乱,这家伙也算有定力,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却不曾想现在跳了出来,还在某种程度上帮了他一把。

否则刘辩还真不知道怎么合情合理的把孔融发配出去,做他的北海国相。

现在好了,大功告成。

“我还真要感谢你啊!”

为了掩饰杀意,刘辩尽力不去看那人,心里却已经翻开了小本本,将这货记上一笔。

……

当日朝会就这样在出头鸟折戟沉沙之后草草收场了。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董卓这“新贵”只是可堪结交,但在何进那边尘埃落定之前,他们不会选择押宝在新人身上。

两虎相争,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不过对于中下层官员来说,这突然出现的新山头,却十分令他们心动。

两日后,新任太尉府。

作为新太尉的临时官邸,选在外郭城着实有些让人不解。

不过东昌街距离耗门不远,隔着一道宫墙就是朝廷所设的太尉府,选在这里,过几天搬过去也要容易许多。

倒也不是没有道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