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天的休整,兵员补充问题解决了,士卒们也休息好了,曹髦觉得大军是时候继续开拔了,就下了命令,让大军向颖河的上游许昌进发。

而颖州城是否留兵防守,众将皆争论不休,不过按照曹髦的想法,他是不想分兵防守城池的。

总兵力本来就不多,若留兵防守,留多少合适?

留多了,用于进攻的就少的。留少了,防守不过来,还不如不留。

但杜预的一番话,又改变了曹髦的想法。

杜预说:“若不留兵防守,这城就几乎等于白打了,晋军重新夺回颖州城后,不仅可以倚靠城池从后方不停袭扰我军,而且我军若出战不顺,则归路也失。”

曹髦不喜欢听这种话,什么出战不顺,归路也失的?若不能一举攻下洛阳,取得胜利,那么就是退回淮南以后,还有机会能胜利?恐怕只有不停挨打的命了。

所以从大军北伐之日起,曹髦就已经做好了若不胜则不回的打算了。

虽然这个归路问题曹髦不是很在乎,但是颖州城要是被晋军重新夺取,那自己的后方部队被不停袭扰,确是很可能的。

晋军之前在钟会的率领下,也是尾随着自己的大军后方,但因为钟会的性格过于谨慎,他到并没有怎么派兵骚扰。

不过现在情况似乎不一样了,据派出的探子回报,河东的魏军主将已经换成了原先的副将卫瓘,自己又并不了解卫瓘的用兵习惯。虽然因为自己有战车阵的缘故,也不太怕晋军的突袭与骚扰,但若是他卫瓘真的不停派兵袭扰自己的大军后方,那会拖慢自己的行军速度是肯定的。

耽误行军速度,就是消耗粮草,这是曹髦不愿看到的。

所以为了减少袭扰,这颖州城还是有必要守一下的。

颖州城并不小,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曹髦决定留一千天雄军,和三千辅军,并在城中招募三千壮丁,发于武器,共同守城。

这些人除了一千天雄军是精锐以外,其他的士卒严格来说就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农民而已,虽说颖州城有高墙防护,但曹髦也没指望他们能守住多久,甚至还告诉留下来防守的天雄军将领,“如果实在守不住了,能跑就跑,跑不掉就投降,朕不会怪罪于你们的。”

曹髦只需要他们坚守几天,让自己的大军稍微离远一点,就心满意足了。

但不久后,曹髦就会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连天雄军指挥使何涛都不知道,自己派下来守城的千总,是个多么了不得的人物。

当曹髦大军沿着颖河一路往上之时,颖河边上的几座县城都没有攻击魏军,他们或是怀念旧朝,或是畏惧魏军军威,但无论是出于什么想法,他们中的大部分都选择望风而降。

当然也有不愿意投降的,不愿投降的这些县官中大部分都是晋国公卿大族的子弟,所以他们不可能投降,但是又没死守县城的勇气,只好望风而逃了。

曹髦不愿分兵去守这些县城,投降的就继续让那些县官继续管着,逃跑的县城就随便任命一个没逃跑的副职代管。

当魏国大军刚过太和县的时候,曹髦派出了大量的轻骑,往四周去侦查晋军的动向。

这一去不要紧,可侦骑带回来的报告,却让曹髦等人都大为震惊。

魏军正在不停的大规模往一个方向集结调动,明显是准备要与自己的大军,在许昌附近决战!

曹髦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因为继续往前,就要碰上正在颖河上游等待自己的晋国大军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