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真急了。
因为,朱棣所抛出的问题,也是他一早就预料到了的事情。
因为,大明不可能永远有仗打,而武将一脉自古以来,都是只能从战场上捞功劳。
开国之初,武将能和文官制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大明的江山,大部分都是淮西武将们提着脑袋打下来的。
可随着杨宪欺上瞒下,胡惟庸结党营私等等案件的出现,武将人数不足的弊端就初步显露出来了。
从那时候起,他老朱就预料到了以后的情况。
大明不可能一直有敌人。
北方的蒙古各部还没被消灭,他还能靠着那些敌人,不断提拔朝中将门。
可总有一天,仗会打完的。
大明,也会迎来一个很长的安定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武将势力只能眼睁睁的不断凋零。
反观文臣,却能靠着和那些士绅阶级的关系,不断将自己人举荐到朝堂上。
科举就是文臣发展自身势力的工具。
盛世来临,也同时意味着,文官集团将在数量和实力上,迎来一个无限膨胀的契机。
到时候,大明的朝堂上,就是文官一家独大。
甚至,没有了武将一脉的制衡,懦弱点的皇帝,都要被文官的话语权所左右。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是几千年来,一直有目光长远的皇帝预料到这一切,但却一直无法改变的原因。
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士绅阶级,不愿意将国家的未来,放到与外国的联络上。
他们手里满是土地,所以只愿意继续让国家从土里刨食。
所以,当看到模拟器里说,朱允熥很轻松的就给出了这个,让无数帝王都为之苦恼的答案。
朱元璋如何能不激动?
一念至此,朱元璋连忙瞪大了眼睛,期待着接下来可能会有详细的介绍。
幸好,模拟器中出现的内容,也没有让他失望。
【你被朱允熥的言论震惊了,你的侄子告诉你,你爹洪武皇帝其实一早就预料到了,文官后期会一家独大的结局,所以建国之初就借着战争开始扶持新的勋贵。在你爹的一手谋划下,武将贵族开始逐渐崭露头角,从而开始制衡文官。】
【但你紧跟着提出了新的问题,唐朝时期,在李世民的掺和之下,众多从龙武将也掌握着大部分财富和权利,甚至一度碾压那些掌握着土地的士绅阶级,但到了唐朝中期还是出现了文官一家独大,最终将门没落的场面。】
【你知道,这是因为国内安定后,没有了立功机会的武将会逐渐凋零,而士绅阶级却能够在盛世之下持续膨胀,照这样发展下去,大明不出五十年的时间,文官就会彻底碾压武将,甚至可能左右皇权。】
【你害怕到了那个时候,武将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而皇室宗族又都是酒囊饭袋,大明恐怕会出现文官独揽大权的局面。】
看到这里,朱元璋是越发急迫了。
甚至,捏着座椅把手的大拇指,都已经微微发白。
老四也能想到这个弊端。
这说明,历朝历代的王朝更迭,都逃不过这个诅咒的怪圈。
可是,允熥那孩子到底有什么办法?
【对于你提出的疑问,你的侄子朱允熥没有急着回答,而是从容不迫的拿出了一杆秤,询问你这杆秤缺少了什么东西。】
【你看着手中没有秤砣的秤杆子,毫不犹豫的说是没有秤砣,可你依旧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而你的侄子朱允熥则告诉你,大明的朝廷就如同这杆秤一样,把文官集团比作一头的货物,文官可以不断通过举荐与科举,从士绅阶级中选出新的有生力量。】
【可是,一杆秤的秤砣就那么大,文官不断增加,就会让天秤倾斜,反观把武将比作秤砣,秤砣不能增加自身重量,反而会随着时间的锈蚀而逐渐变轻。如此一来,朝廷总有一天会彻底倾向文官,到时就是彻底崩盘。】
【对于朱允熥的说法你隐隐有所察觉,而在你询问出解决办法后,你的侄子从背后取出了几个可以随意增减重量的新秤砣,并告诉你在这时候就必须要创造出新的秤砣,也就是换一个新的办法,来创造出制衡文官的力量的集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