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刘斌说要让大明在北海设立官署,众人都愣了下。

朱棣直接问道,“你要携北海内附?”

刘斌闻言无语道。

“我们本来就是汉人,既然回到了明朝,那自然就是大明的百姓了,再说如果不内附大明,那我们还修铁路干嘛?”

啧,这就难办了。

按照外交习惯,不对,哪怕是普通百姓做客串门,客人给你带了礼物,你也是要回礼的。

刘斌这次给朱棣带了那么多礼物,各个都是无价之宝,别的不说,光是那些粮种,就根本无法估价。

你说给他回礼吧,又不知道回什么,估计大明的东西,刘斌也看不上。

而且刘斌的情况更复杂,他还有军功,救了那本该全军覆没的十万北征军,打赢了鞑靼,这要是在大明,怎么也得封个侯吧?

比这更复杂的是,一般像是那些鞑靼人,如果举国内附大明的,怎么也得给封个归义王之类的吧......

刘斌这不行,封王是不可能封王的,大明除了老朱家的人,其他有大功的,只能死后追封王爵,而且不能世袭,也就是个荣誉,活着最多只能封公。

但给刘斌封国公也很扯淡,国公称号一般用先秦春秋时期的国名,或者郡名,而刘斌来自北海,那地方古称北海,明朝叫小海,俩字的,不合适也不好听。

虽然大明已经有了用吉祥字作国公称号的先例,但朱棣一时间想不到合适的。

看着手中那份军事计划,朱棣突然灵机一动。

“贤侄啊,你助我大明击败了鞑靼,立下如此大功,又给大明送来这么多无价之宝,俺作为皇帝,本来应该赏赐你的。

“可我看你又好像什么都不缺,我大明的东西,估计你也看不上。

“如今你又要携北海二十一城内附,俺要是不给你封赏,全天下都要说俺这个皇帝薄情寡恩的。

“你在那北海就是军事长官,又提议大明组建空军,不如就由你给大明练一支空军,朕封你为霄国公,取自凌霄之意,你看可好?”

众人闻言皆大惊失色,要知道大明的国公可不是说封就封的,起码在明初,规则限制的非常严厉,明初也是勋爵含金量最高的时候。

非军功不可封爵,这说的还是普通的伯爵侯爵,而且这种爵位还分两种,一种能世袭的,与国同休,另一种只能福及三代,也就是变相的推恩令,三代以后这爵位就没了。

那怎么才能得到国公爵位呢?这属于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明初,非有社稷军功,不可封公!

什么叫社稷军功?就是说光打仗还不行,打赢了也不行,必须是开疆拓土的那种,才有资格封国公!

就比如英国公张懋,这家伙就是因为打下交趾,再加上他老子张玉的福泽,才能封国公的。

按道理讲,刘斌之前炸死了上万的鞑靼大军,从而挽救了即将全军覆没的明军,再加上携北海内附大明,又说修一条几千里的铁路与大明相通,这等于是把漠南漠北也圈进去了,相当于给大明拓地几千里!

论功劳,封国公是足够的,但就这么直接给了初次见面的人一个国公爵位,众人心里还是有点不是滋味。

好在国公也是分档次的,国公封号以战国七雄的单字称号为最,比如秦、赵、楚、齐、那些,往下一个档次的还有古时的郡名,用吉祥字封国公的,唐宋已有先例,但这种国公终究还差了点。

最关键的是,明初的国公最高的封赏是有世袭铁券的,也就是能子子孙孙一直传下去的免死铁牌......

好在朱棣没有直接给这玩意,也就是说,刘斌的这个国公,不能世袭,也没免死金牌......

本来还打算提醒朱棣不要那么草率的内阁诸公,顿时就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不能世袭,没有铁券,那这个封赏确实说的过去,如果只封个侯,又显得有点小气。

而刘斌压根就不懂这里面的门道,对国公爵位也没啥感觉,主要是他还不知道一个公爵在大明这个封建时代,意味着多大的权力......

只见刘斌抿了抿嘴,突然说道。

“陛下!!其实大明的东西我也是很喜欢的,尤其是刀剑和甲胄,还有衣服,陛下能不能送我一套,我拿回家收藏。”

朱棣:“......”

朱棣和杨荣等人皆是一阵无语,你踏马就不会谦虚一下吗?那可是国公爵位,按照古代的礼制,起码要三请三让才能接受的啊!

你倒是不客气!

......

翌日上午八点。

京营校场,朱棣来给刘斌送行......其实主要是来看飞机怎么起飞的,他还没亲眼见过这玩意起飞。

这次同行的还有小太监樊忠,内阁大臣杨荣,金幼孜,道衍和尚姚广孝。

众所周知,朱棣手下有五个超级能打的太监,郑和,内官监掌印太监,平时负责皇宫大内的采买,跟着朱棣靖难,下西洋的正使;

侯显,王景弘,这俩是下西洋的并列副使,擅长牵星术,航海大牛。

亦失哈,女真太监,多次北上招抚女真各部,建立奴儿干都司,把东北,外东北,库叶岛,纳入大明版图的就是此人,说一声丰功伟绩不过分吧?此人现在就在奴儿干都司。

刘永诚,御马监掌印太监,今年才21岁,擅骑射,武力爆表,手下有四个禁军卫所,手握万人兵权,跟着朱棣五征蒙古,每次都是偏将,郑和下西洋期间,刘永诚就是朱棣的贴身护卫,形影不离。

所以为什么朱棣喜欢用太监,这是有原因的,他手下的太监实在太牛逼了。

至于樊忠,他啥也不是,就是个从小给朱棣牵马的太监,这次跟着刘斌去伊尔库茨克,名义上是代表皇帝去看望两位养伤的侯爷,实际上就是朱棣的眼睛和耳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