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上眼药
原著中,林如海早早死了,按着年纪算,最多也就四十岁左右。
薛宝宝秉着一颗医者之心,实在不忍心这样一个清俊儒雅、谪仙般的探花郎就这么和原著中写的般早早死了。
关键她还求人家帮了她一个大忙!
她没有机会给林如海诊脉,再顺便做个全身检查,但看他的面色、精神状态也知道他平时定是事务杂多操心,导致饮食无定、休息不好。
说不定还有失眠的毛病,因此身体虚弱,整个人都显得疲惫、没精神。
更重要的是,林如海显然还没从丧妻丧子的打击中回过神来,整个人都给人一种心如死灰的感觉,似乎没了生的欲望,得过且过而已。
中医讲究病由心生,林如海这个情况,多少灵药都治不好,关键还要看他自己振作起来,好生调养才行。
送驱寒、补气、助眠的药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从根源上激起他的求生意志啊!
薛宝宝遂装作天真无知地笑道,“我刚刚接到母亲的信。
母亲在信上说,姨妈来信了,说林表妹已经到了京城了,国公府上的老太太十分疼爱,直接让林表妹住在自己房里的碧纱橱里了,竟是要亲自照顾的”。
林如海拜托贾雨村将林黛玉送去贾府后,虽也遣人去探望过,贾母也曾写信来,但这些细节事情却是不知道的。
听了大是欣慰,“岳母向来极疼黛玉她娘,自是会妥善照顾黛玉,只她年纪大了,尚要为黛玉操心,倒是教我惭愧”。
薛宝宝故作无知地用力点头,“是的呢,姨妈说老太太是极疼林表妹的,待她和最疼的宝玉表弟别无二致。
原本宝玉表弟就住在老太太屋子里的碧纱橱里,林表妹一去,老太太就让宝玉表弟挪到了碧纱橱外的床上,让林表妹住了进去。
现在表兄妹两人就都住在老太太屋子里,就隔了一层碧纱橱呢!”
林如海笑容一顿,黛玉翻过年就十一岁了,政内兄家的宝玉好像比黛玉还大一岁。
他们这样的人家讲究五岁不同席,他们小兄妹都这么大了,竟然一个屋子住着?连道墙都不隔着?
薛宝宝觑着他的神色,继续给他加猛料,“姨妈写信来说,宝玉表弟向来是个惫懒的,生怕宝玉表弟冲撞了林表妹,殷殷叮嘱林表妹千万要离宝玉表弟远着些。
要我说,姨妈就是太谦虚了些,宝玉表弟衔玉而生,定然是个有造化,有才干的,又怎么会冲撞了林表妹?”
林谪仙你不是心如死灰吗,你不是把唯一的女儿交给贾母后就觉得尽了为父的责任了,彻底放心了吗?
看你现在还能不能放得下心来!
古代的规矩多,其中一条就是丧母长女不娶,以其无教养也。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死了,林如海公务繁忙,又不准备续弦,总不能让个妾室抚养林黛玉长大。
送给贾母教养,一来林黛玉会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二来,日后林黛玉的亲事会顺遂许多。
这在古代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但以薛宝宝一个现代人看来,孩子放在哪儿,都不如放在父母身边好。
更别说贾家人多口杂,男人们只知道喝酒花钱,女人们只知道勾心斗角、顺便搂钱,林黛玉放在那能有什么好处?
不说别的,林黛玉在家里的时候,林如海请了贾雨村这个二甲进士教她。
到了贾家后,就只有个枯木死灰般的李纨带着她和三春做做针线、读读书,简直就是放养。
林黛玉本来就性子内向,寄人篱下被李纨那样的一带、一教,岂不是更内向敏感了?
果然,林如海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贾宝玉和黛玉的年纪不小了,本来就该避讳着。
现在老太太让兄妹两人住在一个屋子不说,王氏竟然让黛玉远着些贾宝玉,倒显得他女儿要贴着贾宝玉一般!
她怎么不让贾宝玉离他女儿远些,再规劝老太太将贾宝玉挪出后院去!
他们这样的人家的公子,到了五六岁哪个不挪到外院去读书,就是怕长于妇人之手,溺爱坏了。
现在,贾宝玉都快十二岁了,还在内宅厮混,那王氏倒是好意思说他的女儿!
他处在盐政这样的位子上,非诏不能入京,无法亲自去看,贾母写信来,仆妇去探视,回来都说好,哪里知道竟然有这样的隐情!
他没有当着薛宝宝发作,只问道,“你姨妈可还说了你林表妹什么?”
薛宝宝装作想了想,答道,“其他倒也没什么,只说林表妹到京城时,姨妈正好叫宝玉表弟去进香了,因此宝玉表弟是晚上才见到了林表妹”。
林如海无声冷笑,赶着黛玉进京那天叫贾宝玉出门进香,这是多怕黛玉贴上她家宝玉!
“姑丈你不知道,听姨妈说宝玉表弟和林表妹十分地有缘分呢,一见面就说他之前曾见过林表妹。
问清楚林表妹不似他是衔玉而生后,气得当场就砸了玉。
说是那玉自称什么通灵宝玉,连林表妹那样神仙似的妹妹都没有,他也不要那劳什子了!
姑丈也知道,他那玉可是个宝贝,老太太和姨妈都看得命根子一样,见他如此,可是好好地哭了一场呢。
索所幸那玉没有摔碎,不然还不知道闹出什么事故来呢!”
林如海愕然,他到现在也只是气愤王夫人看不起自家女儿,没迁怒到贾宝玉一个小孩儿身上。
想不到贾宝玉公府贵公子,竟如此言语轻浮,见了黛玉就说什么见过不见过的混账话,还弄出什么砸玉的事故来!
这样一来,岳母和内兄他们会怎么看待黛玉,贾府的下人又会怎么议论她!
“噢,姨妈还说,宝玉表弟说林表妹眉尖若蹙,送了林表妹一个字,叫做颦颦。
说是《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林表妹叫颦颦做字,真是两妙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