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做买卖

天擦黑大家才陆陆续续回来,见到家里多了一大堆东西,什么都有。

“翠英啊,你这是回家置办年货了。”

这是王老爹的调侃,哪有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大搬特搬的,让方亲家咋看他们呀。

可能心里想着自己女儿在王家过的啥日子呀。

老大家两口子今日去交了摊位费,找了一个较好的位置,可以看到码头上来来往往的货船。

“爹,那些麦子卖出去了吗?”

王老爹点点头,将怀里的钱袋子拿出来,里面一共三百文。

“卖给打贩子的人,他专门收各种粮食,他说咱的货好,想问咱家还有没有。我说我是替人办事的,让他用两倍的小麦子和咱换。”

“那他咋不奇怪咱有好麦子还要他的差麦子?”张桂花想不通。

“他自然也明白,一千斤普通麦子和好麦子都是麦子,当然上交普通麦子了,上头又没说要啥质量的。等咱凑齐了就去县里把名除了,免得以后出其他岔子。”

“既然他是收粮食的,那咱就拿好麦子和他换成两倍普通麦子。”

王老爹摇摇头:“不可不可,咱要是多了就会起疑心,咱多找几个人,五百斤换,五百斤用钱买,虽然钱多花一些,安全就多一分。”

“明日咱都先帮着摆摊,咱隔几日才去卖麦子。面粉好卖得很,我去到佳楠镇,口袋一打开就有人瞧上咱家面粉,说是第一次见到这么漂亮的粉,一起买走了。

他们家是做面食生意的,看面粉眼光好,一下就相中咱家东西。”

王永林说起今日自己卖粉的经过十分激动,他很少卖东西,不太会叫卖。

“好,那咱明日先试着摆个摊子,老大家的,你就带着几个小子好好准备年货,咱家今年也过个好年。

这些钱留下一些攒起来,明年光景好就把文铭文远送去读书,识得几个字就好,不求仕途官道,能读信识数就行。

两个孩子这么大都还没真正去过学堂,咱家以后会越来越好的,需要有文化学识的人。”

什么?读书?几个女人耳朵都放尖了起来。

刘春兰和张桂花最是惊讶,要把他们大娃送去读书。

要知道他们这里只有两个读书的地方,一个是松柏书院,一个小孩子启蒙的私塾。

松柏书院是由地方乡绅捐钱修建的,有的时候朝廷还会有财政上的补贴,请的夫子都是有名气的读书人,身上多少有个一官半职,只不过是个无权之位,没太多的职务。

而书院的院长不同,大都是告老还乡的朝廷命官,被请来坐镇管理地方文化培养人才。

能够进入这样书院的人相当于半只脚已经踏进仕途,最次出来后也不会太差。

王老爹家可没有能力和关系把孩子送入松柏书院,那里一年的束脩就要十两银子。

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他打算把两个孩子送去私塾,那里一年只要三两多束脩两个孩子一年六两。

“爹,你这水可没端好,老大家和老二家的咋能去,文卿和文华也都这么大了,刚好是启蒙的好时候。”

方翠英为自己家孩子一个名额都没有而不满意,她老早就想孩子去读书的,奈何读不起,家里什么情况她也心知肚明。

可是如今提了出来就要公平对待,三两银子一个人呢?哪里说拿就拿,这样其他的怎么办。

王老爹让大家先稍安勿躁,他的意思是先让两个大的去,文铭今年都十二了,文远也十一,而其他孩子可以等两个哥哥学完回来教大家。

这样过一两年就把其他孩子送进去,这样大家的孩子都是这个岁数读书,谁也不亏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