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密度高,不变形,抗冻性好。

有极强抗氧化能力。

能防水泡、耐磨损、抗风雨侵蚀。

无论在硬度、强度或是其他方面都要远胜红砖。

在陆正前世的记忆里。

由青砖建造的古建筑,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屹立几千年不倒。

若是按照传统工艺来说,青砖用粘土烧制。

粘土具有极强的粘粘性,和水调和比例后制成砖坯,放入砖窑中煅烧。

大约在九百到一千一摄氏度的高温下持续六七个时辰,可制成砖块。

从这个时候开始,砖块的命运来到转折点。

变成红砖亦或青砖。

粘土中含有铁元素,烧制过程中完全氧化时会呈红色。

这样就获得常用的红砖。

若是在烧制过程中加水冷却,使得粘土中的铁元素不完全氧化,则呈青色,也就能获得青砖。

红砖和青砖的区别就在于“水”的作用。

也就是俗称的“下水饮窑”。

陆正决定先教砖窑工人们烧制青砖。

他拿起泥黑童制作的完美砖坯,对着砖窑工人们说道:“只要把控好火候,用风箱拉动热量,不断加热,等到砖烧成后自然冷却就能得到红砖!”

自然冷却?

班头有些愣神,身后的砖窑工人也是一头雾水。

这什么新鲜的词汇?

不太明白啊!

陆正解释道:“就是放在外面晾干,不去动它。”

班头和工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但是我们现在不烧红砖,这些你们都会。”

陆正继续说道:“我们要烧青砖,让红砖变成青砖!”

“这一步称之为隔窑。”

陆正说罢,开始拿着一些砖坯做实验。

他叫工人们拉动风箱,不断加大风力催动火焰热度。

砖坯在窑内逐渐硬化膨胀。

陆正连忙指挥工人们往窑内加煤,然后密封整个窑体。

班头站在一旁瞪着大眼睛学习,脑瓜子飞速转动。

“记住了,加煤是第一步,通过煤炭燃烧耗尽窑内河砖坯内的氧气。”

“密封窑体的目的是隔绝窑外空气、砖坯内的氧气。”

“此二种方法结合,能快速耗尽窑内氧气,也就是还原烧结。”

“当还原烧结后,就要隔绝外部空气侵入,将窑内状态持续到完全自然冷却。”

“具体的办法就是用水渗入窑内,水遇到高温后会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在窑内形成正压。”

“正压能隔绝外部空气的入侵,确保砖瓦在缺氧的情况中一直冷却到无法再次氧化的温度。”

“如此便能完成整个反青工序。”

“这水的加入,也被称为‘下水饮窑’。”

陆正耐心讲解这些技术流程。

班头和砖窑工人们听的似懂非懂。

很多术语完全不明白。

陆正便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重新拆分开来讲解一遍。

他们听的大半明白,还有一些部分不得要领。

但这些都需要一步步实践才能完全学会。

陆正等到第一批砖开窑时,已经是傍晚时分。

砖窑的工人们有些忐忑的将煅烧好的砖块拿出来。

却发现砖头呈现不同程度的青色、红色、青红色。

陆正眉头微蹙,没想到烧出来的是“花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