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盛十二年八月,十万大军兵临寿春,围城。

慕容英本人驻跸在淮河北岸的下蔡。

历史上,建立于东南的政权,大多能统一江南半壁,与北方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而整个东南的防御格局是以长江和淮河为依托的多层次防御体系,南方这些军事重镇的形成,也都是以此为基础。

淮河长江相互表里,发挥着双重屏障的作用。南北分疆,往往以淮河为大江之蔽,所以有句话叫守江必守淮。

南得淮足以拒北,北得淮南不可保。

正因为淮河的重要性,所以南方在淮河一向置设了一系列重镇,一控扼淮河支流和淮河的交汇口。

在淮西,是寿春和钟离,在淮东主要是是山阳和盱眙。

淮河上游支流主要是颍河和涡河。颍河与淮河的交汇口曰颍口,涡河与淮河交汇处为涡口。

寿春就是正对颍口,能档颍河、淮河方向的来敌。钟离正对涡口,挡涡河之冲。所以钟离和寿春,都是淮西重镇。

此刻,慕容安国看着城下寿春城下的大军,脸色很是难看,“褚参军,现在该作何是好?”

不是没有人规劝过慕容安国,已经在广陵了,不如直接尝试夺取京口,而后收取江东与朝廷周旋,行险求存。

此前,有人劝谏慕容安国不要去广陵,先取庐江郡,出濡须口入大江,沿江而下。

或是与徐州的慕容简合兵一处,广发檄文,直驱颍阴。

更早之前,有人劝慕容安国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圣人虽经历广武之围,但朝廷威信尚在,青州的慕容选必不能成事,大军顺黄河而下,半年之内齐郡叛军只有败亡一途。

贸然起事只能步其后尘。

但这些意见,慕容安国统统都没听。

先是袭取广陵,而后在听说皇帝到达彭城之后,又迅速返回寿春。

当初给他建议的陈王府长史褚廷让此刻也只能连连摇头,“大王,此时,唯有守城一途,与其问我,不如问诸位将军...”

陈王慕容安国是太祖慕容毅第十子陈慜王慕容行之子,圣人慕容英的堂弟。

无甚才华,算是宗室之中的庸碌之辈。

但慕容英以往一直觉得庸碌之辈,用着放心,毕竟这些人大抵是没胆量的造反的。

所以在继位之后,一边在收那些战功赫赫的宗室之权,一边又重用许多才能平庸的宗室。

不求有大用,只图用个放心。

但最近连着三個宗室作乱,已经让慕容英觉得,威胁和能力好像没什么关系。

负责指挥全军攻城的辅国大将军段义弘在围城之后,下令由徐州军和江淮各郡县的州郡兵、民夫负责攻城。

李元徽和几个同僚一起观察了寿春周边的地势,发现其实寿春的底线并不是非常险恶的。

虽然号称是控守淮河,但却没有建在淮河边上,西北方距离淮河还有很大一片平坦地区,城池北靠巢湖流向淮水的淝水,北面有水门,三面都是比较平坦的地方。可以说三面受敌一面临水,看起来好像并不算险要。

不过城墙极为高大,护城河也挖掘的非常宽阔,这座城在修建之处应该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

金城郡王慕容令望着远处的寿春开口道:“三国袁术,曾经据此称帝,不过很快败亡,想这慕容安国也是如袁术一般,不得人心,败亡在即。”

其余四人闻言都点头称是,却都没有继续这个话题的意思,因为这现在就属于没用的废话,喊口号谁不会,现在需要的攻城之法。

几人商议一番,大概商量出了攻城的轮流顺序和方向部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