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王老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

有许多不关注综艺,也不玩微博的人,在看了这本书以后,都连带着产生了对《那些年》的极大兴趣。

一听这首歌。

卧槽,简直和小说里的沈佳宜柯景腾太适配了!

然后又看了看两个作品的作者。

还都是一个叫‘郑潜’的人。

也就是说,这不是什么恰烂钱的跟风作品,而是一个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同时凝聚在了文字和音乐两个载体里。

是最适配的,最有共鸣,也同时最有杀伤力的一套组合技!

随着书本的销量上升,歌曲的投票数在上涨。

随着歌曲的收听上涨,书本的销量也在上升。

两者相辅相成,波及的受众也开始越来越广。

于是,你在音乐软件或者图书评价软件下,都能看到诸如此类的评论。

“我是看了小说来听这首歌的。太有画面感了!”

“我是听了歌来看这部小说的。更有画面感了!”

“啥?你只听了歌没去看小说?拜托,这简直太亏了,你地址在哪,我买了好几本送你一本。”

“嚯,居然有人只看小说不听歌的?那你的阅读体验绝对是不完美的!”

还有一些博主发文章,或者发布的视频的标题如下:

【有那么一首歌,它的歌词,有足足八万多字......】

【为了一本小说,原作者弃文从音,转行干起了音乐!】

【消失了两个多月的《无题》作者再创新歌,甚至还跑出来写小说!】

互联网有的时候是没有记忆的,有的时候又记忆很好。

它能轻易地遗忘一些事,但又能捡起那些遗忘了很久的记忆。

郑潜的《无题》毕竟在网络上引起不小的波动,只是因为其本人太过低调,没照片没开通社交媒体,所以这个热度始终炒不起来。

这次书上就借着这个名头在宣传,自然也唤醒了很多人的记忆。

最最关键的是——

这次终于有郑潜的宣传照片了!

一个干净清爽的超级大帅哥!

这下好了,哪怕没有开通社交媒体,没有运营没有上综艺露脸,网上也自发地形成了郑潜的粉丝。

在贴吧,在微博,都由粉丝自行形成了有关郑潜的粉丝团体,拿着唯一一张高清超级帅照狂欢。

照片很重要,因为之前大家虽然都清楚这个郑潜很有才华,也对他有好感,但是连长什么样都不知道,真的很难形成粉丝凝聚力。

虽然有几个采访的文章照片,但是那个上面的照片规规矩矩的,故意拍得又严肃又普通,看着和身边人没区别。

也就没引起太多波澜。

这次是真的帅照,而且这个神秘的郑潜又多了一个‘作家’的身份。

同时,根据那个叶子在《蒙面新星》里所说,这个郑潜还开起了公司......

妈呀,太迷人了这个神秘的男人!

粉丝还自顾自地给自己的团体取了个名字——‘非郑常人’。

调侃自己粉上了一个貌似完全不想当明星的明星。

喜欢上这样一个低调的明星,啥消息也没有,啥活动也不发起。

对明星而言,这样的郑潜很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喜欢他的粉丝也就‘不正常’。

这几天,最大的反馈就是关于《那些年》的投票数量。

本来郑潜和曹开军,包括叶恬文自己,都认为《那些年》维持在第五名第六名的位次就差不多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