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二十多日,自从纪鸦被林阿凤调离之后,在林悟贤明里暗里的两边交涉下,双方的和谈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

对此,李澹也不得不佩服林悟贤的能力。

就政治与外交方面,林悟贤做的可圈可点。

但最终结果,只有殷正茂和李澹才知道,此次和谈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达成的。

这一点必须要从殷正茂与林悟贤的格局差距上讲起。

殷正茂祖上追到宋朝就是官绅之家,其父虽是商贾,却极重视科举,加上殷正茂天生神童,三十四岁便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同年便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

要知道给事中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实权官职,这个起点在大明朝廷里已经是很高了。

作为言官又常年在京,这使得殷正茂很早就见识过真正的大明朝廷权力中枢是什么样子。

反观林悟贤,他不是进士,只是乡绅举人,在此之前,他以举人身份做过布政使司照磨、都事,又在地方上做过推官、通判。

最后一路过关斩将,才辛苦坐到福建提刑按察司的佥事,本来以他的身份,这官已经算是当到头了。

可在隆庆三年,林悟贤居然攀上了高拱隆庆新政的机遇,这才最终来到了海道副使的宝座之上。

以举人的出身,能做到海道副使,已经难有出其右者了。

林悟贤是个人精,也深谙人情世故,对地方上更是摸得滚瓜烂熟,可他唯一的弱点,正是殷正茂的强项。

自始至终,他都未进过中枢,更是没法得见大明中央朝廷是怎么办事的。

而殷正茂最明白那帮京官的心思,什么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在殷正茂的心里有一杆秤,但林悟贤却没有,他只能是从殷正茂嘴里听说。

所以对于林阿凤与广州城这个事儿,殷正茂早就对朝廷的态度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那就是绝不姑息妥协!

这一点不要怀疑,明朝晚期虽昏,但绝对依旧够刚,够硬!

即使是历史上都罕见的昏君万历皇帝朱翊钧。

他对待叛乱的处理方式也大抵都是:“打!”

万历三大征也侧面印证了这一事实。

虽说万历朝鲜战争感觉上是外部战争,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朝鲜国对大明朝的跪舔程度,让你很难觉得这个地方不是国内……

毕竟谁能拒绝对方的国王一上来就对着自己喊爸爸呢?

回归正题,所以谈判这条路,始终只是停留在纸面之上,殷正茂虽不制止,却也没做太大指望,他不相信林阿凤这种人会老老实实接受朝廷的劝降。

是劝降而不是招安!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李澹这样自己花钱招兵,打仗又卖力,还给朝廷增加赋税,那朝廷当然也不会介意多招安一个。

但林阿凤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像李澹这样给出自己的投名状。

加上林阿凤势力太大,难以控制,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和谈只能是空谈。

这种情况,其实与当年胡宗宪招降汪直所面临的情况很像。

毕竟一个不听话的人招安过来,对朝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朝廷不需要在东南土地上也布置土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