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胜利机械厂的化工车间如果想转民品生产的话,是很容易的事情,况且化工车间的前身,就是一家农合化肥厂。

早在第一次来这个车间的时候,许强只是稍微看上一眼里面的设备,就能知道个大概。

作为一个生产岩石硝酸铵炸药的工厂,生产工艺流程相对复杂。

当年很多三线企业逢山开洞,遇水搭桥,对这种炸药的需求量很大,所以那些年订单一直不断。

可现如今,国家已经开发出了更廉价高效的工程炸药,以至于从去年开始,军工方面的订单一直都在缩减,甚至今年的订单量,已经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

另外民间早就有‘炒炸药’的说法,主要原料是用化肥硝酸铵、锯末和柴油,先将硝酸铵和锯末按比例混合后在大铁锅里炒拌,再加入适量柴油搅拌均匀,炸药就“炒”成了。

因为廉价和容易操作,所以民间直到后世很多年,依然有很多专门为各地矿山开拓工程‘炒炸药’的高手,这些人其实也抢了他们化工车间的一些订单。

工艺落后,设备老旧能耗高,现在的化工车间,除了完成生产任务外,就是个赔钱的单位,只是工厂家大业大还‘养’的起,否则的话,早就该破产倒闭了。

所以在许强看来,车间想要扭亏为盈搞军转民,首先要改变思路,另外就是对硝酸铵生产线进行降耗增产的技术革新。

说起硝酸铵,其主要生产原料,就是煤炭。

具体流程就是,先用煤炭再汽化炉生成一氧化碳混合物,经过和氢气氮气的混合,由此得到作为氨气的原料气,再经过汽化以及在合成塔中合成,生成氨气。

另外通过空气净化设备将氮氧化物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最后将将氨气和氮氧化物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硝酸铵。

整个过程听起来比较复杂,但实际上,所需的生产设备要求并不算太高。

这里的设备都已经相当有年头,在其中一台全是印着俄文的铭牌上,许强看到上面清晰的印着‘1946.8’的字样。

很明显,这机器在解放前就已经生产出来了。

当年国家一五计划时期,全盘接收消化苏联的工业技术和设备,直到一五计划的后期,国产化工设备才慢慢上马,但在一些关键设备上,依然无法实现国产化。

其实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国家的化工工业设备已经进步了很多,尤其是化肥类的化工产品,已经实现了全套国产化。

许强猜测之所以胜利机械厂这边还有这样老式机器,主要原因是这边工厂的化工车间似乎并不受重视,生产的工程炸药应该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并不是工厂的核心产品,所以并没有向上级申请花费巨资,将整条生产线进行撤换升级改装。

不过在许强以专业的眼光看来,哪怕不更换全部生产线,但只需要对一些小小的技术改进,这个生产线的产量要能获得一定幅度提升,节省不少的成本。

只是短短几个小时的时候,许强脑海中就已经有了一套技改方案,然后掏出衣服里的本和笔,在上面勾勾画画起来。

许强这么做,完全就是出于前世的一个工作习惯,那个时候的他曾经担任好几家民营化工企业的技术顾问,有着非常丰富的设计经验,而眼前这个有些‘原始’的碳酸铵生产线,许强是有足够经验让他改头换面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