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几个车夫怀揣着七婆和阿南烙了半夜的高粱面大饼和沉甸甸的车费,走了。
跟大郎一起给阿娘上了晨香,萦芯刚打叠起精神准备继续探索未知地图,村正领着几个子弟,带着一些村产上门了。
本该用来待客的三个厅啥也没有,阿耶直接在书房接待的他们,反正全村都知道这屋子是个什么情形。
村正和几个子弟都是黑乎乎的农户样子,只村正一脸的褶子上还有些油光,想是伙食不错。
阿耶和大郎给他见了晚辈礼:“见过村正。”
然后,阿耶给女儿介绍村正,“这是安乡村正,与你阿翁是一辈。”
萦芯拿出城里小姐做派,给他行个大大方方的晚辈礼,文文静静的道:“小娘见过叔翁。”
“诶!诶!”村正一听就比刚才笑得更开,直夸道:“这便是小娘啊,真是个漂亮的小娘子。来来来,吃果干吃果干。”
连忙抓了把带来的野果干给她当了见面礼。
萦芯双手接过,又道了谢,借口去催茶水,出了书房。
跟着阿糖往厨房走,萦芯叫住来送茶的阿登:“他们送来了什么?”
阿登一撇嘴,“一袋子豆子、一袋子菜干。还有一小包果干和半匹粗布。”
看着村正和跟来的子弟身上穿着,也不像只能拿出这些串门的人家,想来人家也没想着跟自家深交。
别的她不肖想,只盼不要在阿娘这里出岔子。
让阿登去送茶水后,萦芯去厨下看看有什么能撑面子的茶点。
厨房在回字形院子的西面,中间还隔着两个南北相对的小院子,用于给外院的下人居住。
厨房大小三间屋子,大的是灶间,两个小的是储物间和柴房,平时阿南就住在灶间的炉火边上。
三个屋子正中偏北的位置居然有一口井,井下有个青石砌成的大水槽,用来洗衣。
水槽穿过厨房和柴房的中间,穿过院墙通到看不见的院外,用来排污。
萦芯在那墙下通道处看见了恭桶,她不能忍受水源和洗衣做饭的地方跟倒夜香的地方这样近,生怕吃的是脏污渗透的井水。
她赶忙问:“阿南,那水槽通到哪里?”
阿南没听清,萦芯又冲着她喊了一遍,她也不回答,直接拿了个凳子架在院墙边的一个晒台上,扶着萦芯让她站在上面往外看。
萦芯一看那水槽居然一直通到坡下一条无声流淌的小河里,这才勉强放下心来。
她扒着墙头翘脚远望,小河从无边的稻田里流出,穿过一大片荒地,流向很远的林子里,
进到储物间,里面除了自己带来和刚才村正送来的,就只两袋子高粱米、豆子和半袋子菜干而已。再到厨下,除了粗盐没别的调味料。
幸而没等萦芯发愁多久,阿登送了喝光了的茶碗回来说,“他们走了。”
萦芯问他们都说了什么,阿登说:“看了黄历,下月初三可以动土。”
萦芯点点头,还有六天,正好中间还能有个初一的集,可以让她买些礼品什么的给帮忙的人家送去,也试试跟村里缓和下关系。
让阿登跟阿耶说一声,萦芯带着俩侍女继续探索新地图去了。
第二进的回字形院子西面是厨房和安置下人的地方,东面的院子以黑漆斑驳的木质网格篱笆相隔,又分南北,南面当中一个大屋,北面一东一西两个小屋。
阿糖说,按照形制,大屋可能是待客行宴的地方,小屋可能就是客房。
三个屋子跟三个厅一样,空空荡荡。
萦芯站在网格篱笆下,看着篱笆与小路中间两掌宽的土质空地,心想:
阿翁设计这里的时候,想的应是在这种一墙的爬藤花木吧……当年李家未败时,阿翁是否曾在这样的花墙围绕的大屋中,跟亲朋好友,高谈饮乐……
扔下手欠扣下来的漆皮,萦芯三人又穿过回字形的走廊,来到打开的后院门。
后院门因为比前门用的还少,只能打开一边,里面是个有整个前院那么大的院子。
这院子一定是原计划作花园的,地面除了路径上铺了石板以外只是找了个平,是以阿南没有浪费,在里面起了垄,种过些什么。
挨着门后西边有个小屋,是给看院门的和仆人们住的,里面也没家具,倒是放着一些阿南种地的物什。
走过仆人小屋,就是一大两小的三个屋子,其中大屋应该是阿翁在时特意给阿耶盖的,小屋是预留给阿耶弟妹的,可惜阿翁盖完屋子就没钱续娶了……
正对后院院门的是个跟阿娘家后院一样大小的单独院落,里面主卧、偏屋、书房俱全,是这套宅子最重要的主院。
里面倒是基本家具都有,看着桌面上半干的水渍,是阿南起早来擦的。
阿月上下打量了一圈儿,然后问:“小娘,我们以后住这么?”。
萦芯想了想说,“让阿耶在这住吧。”
她们还是不要住这里了,老大院子不到十个人,几个女孩子住在这里,有点什么事儿喊破喉咙前面也听不见。
出得主院,萦芯就见东面又有一门,她还纳闷儿怎么后院直接开了个后门,结果轻轻一推那门就开了。
这是整个宅子最顺滑的门,门外不是萦芯以为的荒地,而是又一个院子。正对院门是两株胸径半米的高大银杏树。
萦芯微张着嘴,顺着树干缓缓仰视。
只见一棵高、一棵更高的两树几乎紧挨着,树枝彼此交叉,难分难解。
晴空下,宽阔的树冠上仍有不少灿灿黄叶,不时零星飘落几片,无风自舞。
树下残叶虽然都被阿南清走了,却依旧可以想象,落木纷纷,金叶铺地的晚秋盛景。
萦芯喃喃道:“这树……”真美……
脑后有一张温暖的大手轻轻盖上,耳听得阿耶说:
“这是银杏树。银杏难得,生长缓慢,据说三十年也才一人高,即便成林也很少相距如此之近,刚好一雌一雄。当年你阿翁选址时,一眼就相中了此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