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幼主登基,国势不稳,天赐良机曹丕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当即采用司马懿之策,兵分四路夹击季汉。
主力由大将军曹真率领,出子午谷直取汉中,其余三路由司马懿、张郃、孟达等大将统领,沿汉水逆流向上。
消息传到成都,刘禅则授丞相诸葛亮节钺,责令其调集各处大军,驰援汉中,迎战魏军;蒋琬、董允全权负责军需转运。
本以为应该是次大的会战,但也真是巧了,曹真出长安就遇到了大雨,秋雨连绵,道路泥泞,大军在子午谷被困一个月,长期的潮湿,军卒多生疥疮,军中怨气横生,曹真不得不选择退军。
更巧的是,他这一退,天就放晴了,诸葛亮也是看准了时机,责令魏延、吴懿率兵三万尾随追击,一路追着曹真,狠狠地在曹真的屁股上咬了一口,斩获颇丰。
而司马懿、张郃、孟达三部,借着秋雨水涨船高,水路并进,一路进展顺利,仗也打的顺风顺水,三支偏师直扑汉中。
可听说曹真的主力退了,而且是一路败退,而且诸葛亮亲自率军奔他们来了,再打下去也没有必胜把握,于是便交替掩护,循序而退。
赵云、马超、马岱三将,也分别率军攻击魏军三偏师,一路掩杀,杀得魏军鬼哭狼嚎,丢盔卸甲一路败退。
此一战,季汉大胜,诸葛亮加封食邑,马超晋骠骑将军,赵云晋卫将军,魏延晋征西将军,吴懿晋左将军,其余将校也是各有封赏。
这仗是打完了,但事却没完!魏大将军曹真,也因为此事一病不起,魏主曹丕也不好降罪,只是多加宽慰,并命边防诸将各自严守关隘,防止季汉军队偷袭。
打了胜仗,而且重挫魏军士气,西线震动,马超、李严等臣上书乘胜追击出雍凉,开疆拓土,蚕食魏国,进军关中,窥视长安,进一步鞭指中原,一统天下。
臣工们的忠心和主张,无疑都是对,刘禅对此予以了肯定。随即扭头询问孔明的意见,作为季汉的军事统帅,诸葛亮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
诸葛亮首先申明了态度,不管是为了先帝的遗愿,还是季汉的未来,攻灭魏国,还于旧都,都是坚定不可动摇的目标。
但时下,却不是最好的时机,且不说雍凉的魏军元气未伤,城寨坚固不易攻取,也不论雍闿、孟获这样的疥癣之疾,更不说与魏师主力长期消耗,成全了东吴。
单单就说人口和兵力,现今在册的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带甲将士十余万。因为兵籍、吏籍、漏籍、荫户、佃客及少数民族尚为纳入统计,可供使用并不明确。
而稍强一些的东吴,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人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最强的魏国,光甲兵就有四十三万之多。
人口越多,钱粮赋税就越多,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现如今国库每年的收入,只够维持现状,积攒的那点钱粮也只够军队两年之需。
强取雍凉,这点兵力肯定是不够的,要留足军队防御南蛮,要增加永安的驻军数量,还要加强北征大军。在不考虑战力的情况下,征十万军队,刚刚够用。那国之存,便只够一年军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