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的第一天大家都在适应这里,知青们都在一起吃饭。也可以单独开火,老知青都是轮流做饭。女知青负责轮流做饭,男知青负责轮流挑水砍柴。

这里冬天一般不下雪,也不需要砍很多的柴火备着。但会过日子的老乡们会砍多些树枝在家里面,毕竟有劳动强度大的时候或者不方便上山的时候。知青们几乎都是天天下午上山砍柴。

每天早上都是熬大米粥,知青们头天晚上一个人抓一把大米用来熬粥。负责做饭的女知青四五点就起来把大米放进锅里。就放进一根手臂粗的柴火,粥里放进几个红薯就可以了。然后等六点开工的喇叭响了起床出工去。

十点左右回来吃饭,这是第一顿饭。吃完就可以休息或者干自己的事了。挑水,砍柴,采野菜,洗衣服,自留地里种菜,施肥,浇水,捉虫子,扯草反正都是自己家的活。

到了下午两点喇叭响了就去地里继续干活。下午五点左右下工,做饭吃饭就是第二顿了。

这里都是吃两顿饭,遇到双抢才能有第三顿饭。还都是老人在家做好了送去田间地头,没有让人回家吃的规矩。参加过双抢的老知青一提起双抢眼里全都是恐惧。

那是六月份左右,收完第一季早稻马上就要抢种晚稻。收割,翻地,种植马不停蹄。前期的育秧,后期的颗粒归仓都没有太多的时间休息。往往一次双抢的劳动下来腰都直不起来了。

尤其让人不适应的是,村民们是让老人和半大的孩子还有怀孕的女人可以在家做饭送去田间地头。知青们几乎都是提前做好了带过去,早上时间不够,晚上又要加班加点。

这才是让他们难受的时候,睡觉都没有时间,做饭就十分敷衍。这时的他们起码要瘦五到十斤,晒到脱层皮才算熬过去了。

彭博不理解怎么会只是让老知青跟新知青介绍一下经验就把话题从做饭升级到了双抢?他只能强行又说回做饭,大家一起吃是每个人准备好米和红薯玉米放进自己的饭盒里。下午五点下工后直接开始蒸,吃多吃少自己控制。自留地大家都一起种植,菜地里有什么吃什么。

油盐酱醋什么的平摊,每个月给结一下次账。新知青都分了自留地,可以加入老知青,也可以自己做饭。

厨房也可以用,但是用了水要负责挑水。油盐酱醋什么的用了要给钱,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去县城买齐了。

开工的第二次喇叭响起来的时候,老知青都走了。新知青商量着怎么办?做饭的厨房还有两个,是原来的老厨房。走了或者成家的老知青使用过的,可以直接用。买口大铁锅就可以了,最好再买一口水缸。

新知青的人数有十个人,除了文清都决定暂时一起吃。文清解释自己吃的少,胃还有问题,很多东西吃了不消化。她就不拖累大家了,她自己也不用买大铁锅。肖胜男指给他们看的夏天熬绿豆汤的小铁皮炉就不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