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三叔没看出来吧。”朱棣边说还边往门口看了一眼。

朱瞻基都快没眼看了,“先不说三叔刚被您吓的根本就反应过来,就说三叔那脑子也猜不出。”

朱棣听到这话放下心来,全然没有了刚才严肃凶狠的模样,“那就行,你三叔那也是长辈,你这话要是被你父亲听到,少不得说你。”

“孙儿在父亲面前自然不会说的。”

朱棣过了一会还是不放心,又问道:“你说这件事我就这么轻拿轻放了,会不会不太好?”

朱瞻基想了一会说:“这件事说起来就可大可小,天下本身也没有真正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皇爷爷这次虽不说罚的多重,但也是让三叔在属下面前没了脸,又差点动手教子,最后还抄书,也算是动静很大了,其他人要真有意见也不说什么了。”

朱棣想了想孙子这话,说的好像挺有道理,但怎么有种说他雷声大,雨点小的意思:“阿圭这是话里有话了。”

“皇爷爷可是冤枉孙儿了,孙儿说的可都是实话。”朱瞻基为自己辩解道。

“你也累了一天了,早点去休息吧。”朱棣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是,皇爷爷也早些安置。”朱瞻基行礼退了出去。

次日一早,朱棣和朱瞻基才正式开始巡查北京的营建,二月份的时候朱棣就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人开浚会通河。

会通河起初仅仅只是山东境内临清到须城的一段运道,在前朝的时候从东平的安民山开始凿河至临清,引大汶河水到济水,属于卫河的一小部分,也是南北大运河的关键河段,大运河河道迂回曲折,而且水路并用,很不方便,而且会通河既狭窄水又不够深,所以不能担负很重的重量,故而前朝大多以海运为主。明朝初年输送粮饷到辽东和北京等地,也是专门用海运,但是洪武二十四年的时候黄河突然在原武决口,洪水夹杂着泥沙向北边冲去,会通河三分一的河段被淤泥堵塞,大运河自此中断,自此从运河运送粮饷到北上的河运被阻碍。

永乐初年,朱棣着手准备迁都事宜,因为不能和南方鱼米之乡相比,所以迁都的第一个大难题便是粮草,北京城粮食的来源,除了北京周围州县供应以外,主要还是依靠山东、河南及河北南部地区供应,而这供应的运输就需要用到卫河,运河的水运粮食多集中于临清、天津市场,再由粮商采购、贩运至北京。

为了解决北方运粮问题,原本准备河运和海运一同进行,但是海运要防止海盗一类,没有安全保障,损失很大,所以为了解决迁都后的北京用粮问题,河运势在必行,而河运则由长江、淮河到达阳武,这项工程极其耗费人力物力。这时

济宁州同知潘叔正向朱棣上言:“原来的会通河四百五十多里,被污泥堵塞的地方只有三分之一,若把淤泥清理掉更方便,还不用重新开通新的运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