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192祝大家新春快乐

王布犁在永安村的所作所为很快就摆在了朱元璋的御案上。

对于王布犁如此心善的行径,朱元璋表示不屑一顾。

他始终都认为,恐惧永远比利益更加容易控制人心。

这些永安村的村民感谢你王布犁的大恩大德。

待到他们的儿孙辈长成后,你瞧他们还会不会对你感恩戴德?

一味的拿利益来收买这些底层百姓的行径,朱元璋对此不屑一顾,他是当过农民的,有了这些之后,想要的只会更多。

或者说朱元璋现在很难相信别人了,谁想要的不多啊?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毛病,谁都有。

就看能不能干成喽。

他命令手底下的工匠制造出来的火炉子跟其余人找工匠制造出来的火炉子,那能有什么区别!

还有毒?

吓唬吓唬无知村民罢了。

他对于王布犁所言的话,不理解。

听着朱元璋的话,朱标第一个反应就是王布犁在胡说八道。

朱标觉得就算是日本不大,但大明的探子们要顺利探查到日本的银矿的具体位置,所需时间还很多。

那这个庞大的帝国,如何能不坍塌?

“爹对于百姓也极为仁义啊,轻摇赋税,休养生息,没有连年交战,谁不夸一夸父皇啊?”

刽子手干不好这活,就让刽子手陪葬一起死。

所以就想要暗中瞧着,王布犁所说,是不是跟事实是一个样。

朱元璋想的就是赶快搞到银矿。

若是官府一味靠着高压,那百姓处处都夹杂着小心,下场就如同秦帝国一样。

他们一個残元,也配称皇帝?

天底下只有一个皇帝,那就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王布犁在永安村吃过午饭之后,才得到了具体的户数,算是个大村子了,有七十八户,人数足有五百零七人。

这才是对的。

朱元璋父子俩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劳动能创造财富,而钱在流通当中才会起到作用。

要不然这么多年,日本人怎么一直都没有发现他们境内有银矿之事呢?

他娘的,要是摆在朕面前,非得给他千刀万剐,也不能让他真的死喽。

朱元璋对于那个太监成为立皇帝的事情很在意,他不思感恩天子对他的恩赐,反倒利用这份恩赐为非作歹。

“幸亏咱这好女婿如今只是个典史,真让他成了一省州牧,他治下的百姓怕是刁民居多,政绩在大明全省都得垫底的存在。”

“不过我倒是觉得王布犁说的那番话,朝廷出一笔银子购买,然后收了三次税,大家都有钱花的事,我不是很明白。”

你真以为你爹我不想干大事啊?

奈何咱这个大明实在是穷困的很。

他自己既然淋过雨走过桥了,那后来人就别想再撑伞过桥。

朱标嘿嘿笑了几声:“我倒是蛮期待他的这番描述,能不能真正的实现。”

这也算是一种以工代赈的法子。

要不然如何能保住大明天下一直传承下去?

“不过咱,倒是挺期待,王布犁放言朝廷不买他的火炉子,别人私自铸造就容易被毒死之事,有几分真?”

明明知道哪里有银矿,可想要寻到那也不容易。

“行了,咱还还是期待些那些出海去琉球的将士能带回好消息,只要得到银矿的消息,咱大明就真正的有钱了,而不是期盼着王布犁这种嘴上吹的牛皮过活。”

因为王布犁描述的事情,只要从他那里买火炉子,对谁都有好处。

就算是王布犁他也不知道,但他明白有些事朝廷花钱搞点基建后,就能拉动许多人就业。

经济学这门学问,不是谁都能懂的。

朱元璋对于王布犁的这番评价,听着朱标眉头一跳。

最终连老秦人都反对秦国了。

要是真有金山银山,你看我不灭了叛军在云南的元鞑子,再去漠北干掉蒙古皇帝。

其实他还蛮欣赏王布犁这种仁政的,极为附和他的执政理念。

连点银子都没有,这才想出办法来,大规模印制宝钞,拿纸当银子来用。

听到这话,朱元璋没搭茬。

再加上朱元璋他自己个就是个流民,若是朝廷对帝国控制低了,任由百姓流动,那将会是个什么样的后果。

“爹,银矿之事,最快也要一两年才能完成征伐日本,我觉得还是王布犁的法子比较快,我到是要看看他是怎么操作出来,谁都能受益的。”

“看看看。”

朱元璋颇为不耐烦的挥挥手,他心中当然是急躁的很。

大家都花钱了,最终朝廷还受益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啊!

有人受益,必然是有人受到了损失。

朱元璋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务实之人。

可钱就那么一点,凭什么对谁都有好处呢?

就算是兄弟成家了,也不会轻易分家。

故而一户人口不少。

王布犁看完花名册,便叫他们重新丈量一下土地,村子周遭都要做好丈量,免得将来出现什么纷争。

如今是地广人少,可是再过上个二三十年,那就不一定了。

他们三个人骑着马,环绕着村落转悠。

对于这片土地,朱棣就当提前熟悉自己的封地了,因为他也有田庄这种赏赐,只不过是在北平。

此时大明的北京属于河南开封。

“你打算怎么弄?”

“弄成村子企业呗。”王布犁指着一片空地道:

“这里可以修建一个织机厂房,连周遭村子的女子都可以来此工作赚钱贴补家用,或者给自己攒嫁妆。”

“那边再搞个工匠的厂房,做点什么先进业务,老一辈的人就继续种田,小一辈的人就读书识字会算账。

有机会考科举就去考,没机会今后当个掌柜的那也是绰绰有余,如此一来,大家都能过上宽松些的日子。

只要底层百姓的日子好起来了,哪一个百姓不真心拥护大明啊?”

王布犁的这番话深得朱棣的认同,只要百姓不造反,寻常人想要鼓动他们造反,都难以成功。

“你倒是有所规划。”

“那必然,我可是经商的天才,夜秦淮如此火爆,其中我居首功,李景隆他就去看看场子的。”

王布犁毫不客气的话,叫其余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谁年少不轻狂啊?

不过李景隆倒是觉得王布犁这种规划必然会赚钱:“伱说我有没有机会掺和一股子?

我在夜秦淮看场子,陛下也是赏赐给我了一些钱财。”

“看吧,等我再详细的规划一二。”王布犁举着马鞭道:“若是真想让我带你发大财的话,怕是得鼓动陛下开海。”

“什么?”

朱棣以及李景隆二人都懵了。

“你说的什么胡话?”

朱棣连忙压低声音道:“这种话最好不要通过你的嘴里说出来,父皇对开海这件事很是忌惮的。

那些倭寇已经方国珍、张士诚的旧部还残余在海外,很容易让人弹劾你勾结他们,到时候你没有也变成有了。”

“我发明出一种织机,一个妇人一个月能织完一匹布,我十天就能完成,而且还更加的省力。

如此高的产量,大明必定消化不了。

若是大规模放入市场当中,必然会引起布匹、丝绸价格的下降,那就相当于损害了大明其余各地百姓的利益。

富一地而损天下人之事,我是不会去做的。

我们只有把布匹、丝绸以及瓷器高价卖到外面的番邦去,赚回来的银钱上缴的税,足够支撑大明征战各地了。

到时候从上到下都能从商运上分润到银钱,我们还可以发展出海军,去番邦小国去抢掠一番。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