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出现仅有30米高,后面一路成长到50米,80米,130米。”

“每次成长,都是在袭击完了核电站,获取到了核物质之后。”

“且成长间隔用时短到不可思议。”

“第二个结论,哥斯拉的体表防御,不能用常理来判断。”

“第一次在陆被米军袭击的时候,它还会出现体表受损,行动迟滞的现象,甚至最终倒下,说明常规火力起效了。”

“这一次,哥斯拉面对米国的再次陆火力猛攻,长达一个多小时,却都安然无恙。”

“虽然可以解释为体型成长后,其体表厚实难以突破了。”

“但在米国的天基激光平台持续近半个小时的照射下,竟然还没有破防。”

“这显然不能用体表厚实来解释。”

“我认为,是哥斯拉具备了一种能量防护机制,阻挡住了激光能量。”

能量防护机制?

一个将军忽问:“是能量防护力场那种吗?”

秦莹莹点头。

众人暗惊。

防护力场在影视科幻作品中,出现太多次了。

但现实里依旧只是畅想。

哥斯拉竟然具备了?

单单这一点,米军此役输得就不冤枉。

秦莹莹继续讲:“第三个结论,这个结论,比能量防护罩还要可怕。”

“它可能,会空间移动。”

什么?!

一人马表示:“小姑娘,不,秦教授,你没有搞错吧?”

秦莹莹:“我也希望我搞错了,但很可惜不会。”

“第一个间接证据,哥斯拉挖了个洞,躲藏了进去,这洞根据网络直播看,没有其他出入口,就是个遮挡视线的存在,没什么实战意义,除非是为了掩饰其要做其他机密的事情。”

“第二个间接证据,海战的高空卫星录像。”

“我国的若干军事侦查卫星,一直全程监控着米国的海目标。”

“第七舰队和第三舰队。”

“这两支舰队都是先发现了若干海里之外的目标,集火发射。”

“我根据它们前后几次的集火目标点位置,发现每一次,集火点的间距都能有10海里左右。”

“可相邻攻击的时间间隔,竟仅有若干秒,具体说,不超过3秒。”

“哥斯拉能够在3秒以内,在海水海面以下,前进10海里?”

“这意味着其水下移动效率,至少200海里,考虑到它的体型,远超人类的潜航器水准。”

“且集火点是隔离开的,并没有中间持续锁定的过程,只能说明,哥斯拉是利用几秒时间,倏忽出现在若干距离之外,而不是运用了常规的连续移动。”

这些解读,的确很合理。

会议室内沉默了。

空间移动,这已经涉及到超能力层面了。

更可怕的是秦莹莹接下来的话:

“哥斯拉在海一次10海里,不代表一次只能10海里,我怀疑它从东京都城区的地下到达海里的一百多公里,就是通过一次性的空间转移完成的。”

众人再次倒抽口冷气。

有了这种能力,哥斯拉随时可以出其不意出现在任何地方。

想到陆地就到陆地,想回海里就回海里,完全能掌握主动权啊。

秦莹莹:“然后,就是第四个结论了。”

“这个结论,不那么玄奇,但比较麻烦。”

“哥斯拉靠着瞬移般的能力,极速来到舰队群里后,应该是使用了和电磁脉冲攻击类似的能力,整体性瘫痪了舰队,甚至让已经起飞的战机故障坠毁。”

的确,这一个结论,比之前的几个,都算轻量级的了。

但前后串联一下这些能力的全过程:

利用空间转移能力,出其不意抵达目标位置(比如核电站、舰队)→

开启能量防护盾,抵挡敌军的集火攻击→

使用类电磁脉冲攻击,整体瘫痪敌军所有含有电子元器件的设备→

获取到核燃料,吸收,成长,下一次更加壮大,开启出新能力……

这一想,所有人都一个哆嗦。

不寒而栗。

一股人类可能被灭亡的危险感,涌心头……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