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夜摊上的客流量又创了新高,不到一个时辰,摊子上的食材就见底了,姜瑶她们三人忙得脚不沾地。
送走了最后一个食客,盆里还有几串鱼丸串、豆角串、韭菜串和肉串,是姜瑶留下来要烤给姜阿爹和姜阿娘吃的。
“大娘,帮我们送三碗糖水过来。”
姜阿娘把几个木盆摞在一起,搬到驴车上,朝旁边甜水摊上的摊主喊道。
摊主笑着说:“有青梅水要不要,我给你们加点蜜水。”
“好啊。”
甜水摊摊主老阿婆很快给她们送来了三碗青梅水,一碗水里有两颗青梅,梅子是腌制过的,泡水喝起来酸酸甜甜的。
烤串烤好了,姜瑶端着盘子过来,顺手给老阿婆递了两串鱼丸,“阿婆,尝尝这个烤鱼丸,这个没放辣。”
“好啊,我早就想尝尝这个味了。”
老阿婆没有推辞爽快接下,“以物易物,你们也别给我钱,说起来还是你们亏了。”
老阿婆放下碗拿了鱼丸串就走,坚决不收姜瑶的钱。
托姜家的福,她的甜水晚上又卖了很多出去,等儿子孙子过来,她们也可以收摊回家了。
--
长松街,有人带了两袋的烤串走进熙辉楼。
烤肉一拿出来,诱人的辛辣香味立马霸占了袅袅茶香,大堂里吃茶的人忍不住扭头看过去。
来的人开始跟吃茶的人显摆长青夜市摊子新出的烤炉、烤串的味道如何如何。
在熙辉楼说书的杜如民听闻那桌客人讲得绘声绘色,把听他说书的客人都吸引了过去。
他忍不住呛声:“什么烧烤,不就是炙肉烤肉,味道如何会有你说得这般夸张?”
那客人站起来,看了他一眼又看眼自己手上的肉串,然后坐下了。
以一种十分宽容的语气说道:“你们没在现场见过、没吃过,能理解能理解。
不过这香味骗不了人吧,我要是没见过没吃过,我也不相信这家摊子做出来的烤肉味道会这么好。
可惜我手上只剩下最后一串无法给你们尝尝,你们不信就去长青街夜市,他家的摊子就摆在荣升酒肆对面。”
客人说完,拿起最后一串肉串吃了起来。
杜如民心下气闷,空气中还弥漫着肉香,客人们也无心听书了,他便干脆收拾东西,先行离开熙辉楼。
杜如民做了十多年的说书人,靠着自己写的故事在长松街各间茶楼和酒楼站稳了脚。
可是,最近两年一直在走下坡路,收入也日渐微薄。
熟客们对他的故事和说故事的方式了如指掌,已经进入疲倦期。
他一直试图在故事的内容上做一些突变,可一直没能如愿,最近更是无法写出新的故事出来。
他每天就是想故事,讲故事,想故事,周而复始。
晚上风有点大,他就抬手揉了下眼睛。
等回过神,杜如民发现自己气闷间走到了长青街荣升酒肆的门口。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走到这里,他必须快点回去,新的故事还没写出来,他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
可是他心里烦闷,又不想回去拿起笔。
对面的摊子此时已经没有食客了,摊主是一对夫妻和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娘子,三人边说着话边吃着烤串。
杜如民走了过去,摊子上还有残留的烤肉香味,他仔细看了着那位客人说的烧烤炉。
“烤串卖完了,要吃明晚再来吧。”
姜瑶对杜如民说道,她早就注意到这位客人,呆愣愣地站在对面,一直皱着眉,脸上的表情看着很沉重。
姜瑶说完,看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便递给他一根烤肉串,“这是我们准备自己吃的,请你吃吧。”
香味涌入鼻尖,杜如民不自觉的接过烤串,肉块入口,辛辣的味道像针扎一样刺激着舌头。
油脂、肉香和酱香在他口舌间爆开,每吃一口都是享受,杜如民不记得自己上一次是什么时候吃到这么新鲜的东西。
不只是食材新鲜,口感、此刻的心情都给他一种无法形容的新鲜感。
就像是一成不变的灰色生活里,突然照进一道光。
他快速把烤肉串吃完,郑重朝姜瑶道了谢,然后快步地走回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