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参与编撰《神宗实录》。

实录总裁远胜于编撰,这是一笔巨大的政治资本,只要完成,入阁板上钉钉。

周延儒告退,寻找冯铨商量,而皇帝继续宣召大臣。

郭允厚去而复返,同行的还有毕自严。

“陛下不可。”毕自严听了皇帝打算,立刻劝谏道:“皇帝行事当以正道,岂可用阴谋?且粮价暴涨,百姓受苦,如今天气寒冷,必有饿死者,非圣君所为。”

“朕只以三天为限。”朱由检解释道:“且反对者众,无正当理由,岂能发动?”

“陛下差矣。”毕自严摇头,道:“出于公心者,必能说服,郁于私利者,尽可驱逐,如此何愁事情不成?圣君当以王道行事,而非阴谋。”

“景会,遵从陛下安排!”郭允厚阻止了毕自严,说道:“作为计相,不能只看京畿,更要放眼天下。

陕西大旱,山西虽无奏报,想来也有波及,而中枢略有存银却无粮米,如何救济?忍一时之痛,换长久之治,这生意做得。”

毕自严沉默不语。

郭允厚又道:“陛下,粮价大涨,豪商得利,臣请调用户部钱粮,打压豪商之余,赚些钱粮用于善后。”

“好,既然郭阁老有此计划,朕全力支持。”说完,朱由检掏出一块金牌递了过去,道:“朕令御马监锦衣卫全力配合你,若有阻碍,格杀勿论!”

“臣定不让陛下失望。”郭允厚信心十足。

不是郭阁老吹,论做买卖,京城有一算一个,本钱比他厚有不少,靠山比他硬的还有谁?

两人告退而出,出了宫,郭允厚说道:“景会啊,陛下少年登基,难免急功近利,只要于国有利,不妨容忍一二。”

“只可怜哪些百姓……”

“能有山东百姓可怜?”郭允厚脸上露出一丝惨痛,说道:“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死者山积。逃死者十之七八,尚存者十之二三,人烟鲜少。”

“若朝廷赈济得力,必不至此。”毕自严语气同样惨痛。

当时的山东,公开买卖人口杀了吃肉,卖方卖儿卖女卖老婆,买方以人肉支付。

“朝廷可赈济一州一府,一省如何赈济?”郭允厚摇头,道:“天下田亩有数,米麦有数,勉强够用,挪移调用,不过以此处饥换彼处不饥罢了,皆不得饱食。

今陛下以朝鲜米济京畿,余者可济陕西,此乃真正的开源。

假若灾害扩大,可至倭国甚至南洋购米,如此,即便半壁江山绝收,亦可妥当处置。”

“只是银子不足,恐怕难以购买足够的粮食。”毕自严皱眉。

“景会啊,陛下问我,你理财如何,我说天下第一,如今怎滴糊涂了?

当然,不怪你,若非陛下指点,我也悟不透。

蓟州传信,抄略崔呈秀及其亲眷所得,合计银八十二万两,粮二万两千石,田四万八千亩,珍奇异宝田舍尚未变卖。

若非孙承宗那老倌非要分润一部分,此时已经解押回京。

光此蠹虫,便可买米八十万石,岂能说银钱不足?”

这一刻,郭允厚的眼神泛着光。

银子照的。

与其想着加派辽饷,真不如多抄几个贪官,贪官抄完了抄奸商,奸商抄完了就可以加商税开海贸。

思路打开,钱途无量。

就在两位理财专家商议如何操作时,城内各家粮店重新挂出了价格。

不论精细粗杂,通通上调一成。

“东家,何故忽然涨价?”

“今早朝议,京畿缺粮六十万石,如何不要涨价?”

“什么,缺这么多?”

“不然呢?我跟你们讲,有钱赶快买,迟了还要涨。”

“这……”

买粮的客人们犹疑不定。

皇帝为钱苦恼,平头百姓更加苦恼,就在这偌大京城里,普通人一天也就挣三十文,半斗米而已。

不甘心粮价上涨,又怕粮价继续上涨,还期待着粮价回落……

然而眼看着天色将黑时,再次上涨。

不需要皇帝推波助澜,各大粮商已经很自觉地开始了行动。

每家粮商后面都有人,不趁着京畿缺粮的时候大赚一笔,还做什么生意?

才两成?

阮大铖得到消息,立刻前往巡城司衙门最近的昌记米店。

“大人里面请,大人里面请。”掌柜张大可迎出来,殷勤备至。

阮大铖到了后面,落在主座上,说道:“本官接到举报,尔等违规涨价,特来缉查。”

“大人,我等也是没办法啊,京营消耗粮食甚多……”张大可叫着苦,推过去两锭金子,道:“请大人体谅京城各家粮店的苦衷,小人们实在情非得已。”

一百两,好大的手笔!阮大铖带着玩味地笑容,说道:“粮价关乎民生福祉,巡城司五千余兄弟,俸禄将将过活,粮价翻倍,年都没法过啊。”

要加钱!张大可秒懂,道:“大人放心,明日小的们会送五千石粮食至巡城司,绝不叫各位兄弟吃不上饭。”

张大可并不怕送得多,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嘛。

“如此,本官厚颜笑纳了。”阮大铖带人离去。

不用担心对方赖账,作为直辖部门,说封就封,何况还可以上奏朝廷严查法办呢。

第二天清早,各家粮店送了五千石粮食至巡城司,美其名曰“慰劳”。

百姓慌了,纷纷取钱买米。

一时间,各家粮店前排出了长龙。

为什么排队?

巡城司倾巢而出,但凡拥挤着,劈头盖脸就打,有那哄抢的,当场就捉了回去。

各家米店不约而同地推出限购政策,每人每次限购十斤。

恐慌加剧,全城买粮,未及上朝时辰,粮价翻了一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