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进发,日子还得继续过。

卫少儿很快成婚了,带着去病去了陈家,刘彻也接走了曹襄。

偌大一个家,居然只剩下卫昭自己了,真是寂寞啊。

卫昭决定,化寂寞为动力,多多加班,弥补自己空巢老人的生活。

至于刘彻……刘彻闲来无事,自从大军离开之后,他似乎就心不在焉的,焦躁的很,似乎心也跟着一起去了北边。朝中大臣知道皇帝心情不好,一个个也安静如鸡,并不敢找刘彻的悔棋。

现在找也没用啊,如果输了,大军回来再喷也不迟,还可以有倒霉蛋直接背锅……万一赢了,那岂不是更不应该现在喷了?

期间刘彻倒是找过卫昭几次,卫昭每天跟着试验忙得很,刘彻一见她她就要沐浴更衣准备半天,再入宫陪聊,很是浪费时间。

卫昭觉得,科学实验要比讨好皇帝重要多了,特别是张骞快回来了,搞不好就带回来什么新奇的西域物种,自己到时候会忙的很。

反正至少现在她没什么时间接待刘彻,又不好意思直接说嫌弃他烦,只得委婉地找些借口。

卫昭表示自己很忙,在准备一个很了不得的东西,如果成了,会献给陛下作为一个惊喜,如果不成,实在无颜面见陛下,不如不见,好让陛下永远记得自己聪明的样子,而不是做不出来东西颓废的模样。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彻自然十分感动,但是他很想说,没有也没关系,朕心中你一直都是很聪明的。

刘彻也不好打击卫昭的积极性,便偷偷在心里设定了1个月的期限——如果这一个月,卫昭还没有做出东西来,自己就去大汉科学院看她,给她一个惊喜,告诉她不管她做不做得出来,自己都不介意。

至于卫昭在做什么呢,那东西可太多了。

首先,是鼓风车。

最近,大汉科学院农业研究所搞出来一个新的东西——扇车。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轮轴上安装若干扇叶,转动轮轴就可产生强气流。

这个东西是农科所研究出来的,当然是为了农用。谷糠里有糠皮等比较轻的东西,通过扇车的吹风,可以让这些轻的杂物和重的谷物分开。

这真是个非常实用的发明啊,降低了人力工作。

当然,对卫昭来说,还有别的作用。她安排人着手改造,让扇车更小一点,材质防火一点,用来在烧木炭的时候,给炉子里面补充氧气,进而提升温度。

鼓捣了一阵,还真做出来了,卫昭叫这个成品为鼓风车。

第二个发明——水泥。

有一句老话,叫要想富,先修路。

交通运输的意义怎么夸大都不为过,这最好的路,卫昭觉得还是沥青路,但可惜,没有工业化,她不知道怎么做沥青,只好退而求其次,看看能不能弄出水泥路。

卫昭之前也搞过研究,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后来据她分析,煅烧的温度不够。木柴燃烧正常来说应该可以支持这种煅烧,但可能因为氧气不足,所以煅烧的不够充分。

有了新型的扇车,卫昭让工匠们尝试给炉子加空气,效果好多了。

很快,水泥路出现了。

现代的水泥路超过重量负荷会断裂,大汉的水泥质量肯定是更差的。但是卫昭完全没有做出残次品的羞愧。

路承担的重量差点在大汉又有什么关系?大汉地上能摆什么密度大超重的东西?完全不怕的。

当然,众人还是认为路神奇,大概是院长在施法,院长却坚持这是自然的规律。

第三个发明——唔,还没搞出来,还在积极推进,那就是传说中的纺纱机。

不是卫昭突然想起这个玩意,而是大军离开后她突然惊喜地发现——按时间算,张骞快回来了。

张骞回来了,丝绸之路还会远吗?大军出发了,收复西域还会远吗?

请原谅她用收复二字,虽然在大汉人眼中,西域谈不上收复,但我们卫大人坚持认为,西域是固有领土。

丝绸之路开启,张骞应该能从阿拉伯那边带回来棉花吧?西域收复了,她要在西域种棉花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吧?

西域的棉花是世界上最好的棉花。

吃好靠农业,穿好——这棉花也是个关键。

怎么加工棉花呢?直接填充做棉衣是不错,但是用来织布也很好啊。这纺纱机不就很有用了?

其实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很厉害,据说有几层楼高的纺纱机器,可是,作为一个学渣,卫昭完全不知道复杂的东西该怎么弄。

好在她小时候看动过画片,记得纺纱机是有个大轮子,女工在那里不停地转轮子。

当然,这个不好做,不过好消息是,现在时间也非常来得及,可以慢慢研究嘛。

卫昭一边耐心地研究着纺纱机,一边继续安排工匠调整水泥原材料配比,力图改善水泥。

偶尔会想起弟弟,担心他在外面是否安全——打仗嘛,肯定吃不好睡不好了,能平安回来不伤害身体就很好了。

有时候也会想起去病——不知道他在新家过的怎么样,不过想来陈掌还不至于刚成婚就欺负继子。

嗯,也有想起刘彻的时候——我的水泥推广开的话,刘彻能给我多少钱啊……

唉,刘彻这样的老板真好,我真喜欢刘彻,要是能给我加些钱就更好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