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村外,有一条发源于幕阜山中的小溪,因流经凤凰山麓,官府的档案上叫她凤凰溪。

袁家村的水田,因为有凤凰溪水浇灌,每年能种水旱两季,比周边村子的冬水田,多种一季小春,是少有的高产田。

所以,袁鸿亮才要千方百计地谋算舜华家的水田。

天气越来越热,凤凰溪的水位,已经无法放水到田里去了。

正是小麦抽穗,油菜开花的关键时刻,为了抢救田里的庄稼,袁家村有田的人家,无不是全家总动员,连小孩子和老人都拎着水桶,挑水抗旱。

两架族人共有的龙骨水车,被架到了溪边,壮劳力们轮换着上去蹬车,累得半死,提上来的那点水,对于上千亩的水田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水田离得远的,为了水能送到自家的田里去,没少跟前面的人家吵闹,因为有袁族长在那里镇着,才没有打起来。

为了口粮,周大田两口子也顾不上茉莉花地了,领着十一岁的儿子周大宝,还有周二田的大儿子,八岁的周二宝,去田里抢水。

周大田也轮着班去踩了半天水车,下来后直接累趴在地上,还是被儿子和侄儿扶着回去的。

周大婶心疼得直掉眼泪,这个时候,她又羡慕起老二两口子来,在东家家里做活,日晒不着雨淋不着,旱涝保收。

舜华看不下去了,对周大田说:“周大叔,你请人挑水啊,我来付工钱嘛。”

周大田还没说话,周大婶忙答应下来:“听见没?大小姐让咱们请人呢,你让浇花的十几个人,下午浇麦子去!”

舜华望着田野上焦渴的庄稼,又望望两架累死人的龙骨水车,想着如何才能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去?

过了三天,周二田从袁铁匠家里拉回来一件奇特的物件,一家大小都跑到前院来看稀奇。

这是舜华早出晚归,往铁匠铺跑了三天的成果。

“阿姐,这个扭得跟盘龙似的铁管子,是做啥用的?”秉哲问出了大家心中的疑问。

“这个呀,叫螺旋式提水机,咱们去凤凰溪边,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一大家人,刘世祥停了课,带着秉哲兄弟,茵华和润娘手牵手,连芸姨娘都抱着小菁华,少有地出门了。

到了溪边,挑水的、提水的、蹬水车的,包括坐在一把伞下现场办公的袁族长,也围了上来。

“华姐儿,你做啥呢?”袁族长问。

“大爷爷,请几位壮汉来帮手,把这个架子放到水边,再把这个铁皮筒放到架子上。”

不用袁族长指挥,立即有好事者上前,按舜华的要求帮起手来。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看见,七八个壮汉,先抬着一个木头架子,一头伸进水里,另一头搭到了引水渠上。

再抬起那个盘龙一样的铁管子,小心翼翼地放到那个架子上。

舜华叫一声“放”,清脆的嗓音,声振全场,一点也不像读书人家的小姐。

然后,奇迹发生了,众人只见,那管子一放下,带着喇叭口的那头浸入水中,在水流的冲击下,慢慢地转动起来。

更稀奇的是,随着那管子的转动,架在引水渠口的另一端,竟流出水来。随着管子转动得越来越快,那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顺着水渠流进田里去了。

所有人都欢呼起来,连一向老成的秉哲,也双手握拳,一脸的兴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